《健康靠自己》第54頁~第67頁◎李豐醫師

【2024年05月份閱讀筆記《健康靠自己》第54頁~第67頁◎李豐醫師】
1.肚子餓的問題解決了,胃液的分泌量便會回復正常。可是,緊張與焦慮,屬於「下意識」的反應,不是「意識」所能控制的,只要下意識緊張或焦慮,這種情緒便會慢慢地不斷地使胃液增加分泌。......↓
2.胃液,本來是用來消化食物的物質,含有鹽酸及多種酵素,等食物消化完了,自然減少分泌。可是,如果情緒不好,胃液持續分泌,即使我們的胃壁組織再堅固,也會有弱點被它趁虛而入,進而成為胃潰瘍。
3.胃潰瘍光用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必須同時心理治療,指病人得到心理建設以後,治療效果才會好。
4.正常人,一天的胃液分泌量大約為1.7至2公升,可是,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的人,每天的胃液分泌量卻可以高達6公升。
5.通常,個性內向、有淚只能往肚子裡流的人,或有持續性焦慮與不安情緒的人,是得胃潰瘍的典型人物。這時,唯有把焦慮的原因除去,才能使疾病得到根除的機會。
6.對於現狀不滿、不快樂,想達到遙不可及的目標,或覺得自己做得不夠而有罪惡感,都會產生焦慮不安,也都是胃潰瘍的主因;所以,想要避免患胃潰瘍,除了避免暴飲暴食,只有從改變個性及控制情緒入手了。
7.長期吃太多的緣故,胃已經被撐得很大,如果突然減少食量,會感覺老沒吃飽。這種吃不飽的感覺,反而使人感到更餓,而在兩頓飯之間,找盡藉口來一點小吃,這麼一來,反而因為心理需求,而吃得更多,變得更胖。
8.運動時情緒必須放鬆,血液循環才會增進旺盛,血液才能進入有所需索的器官組織,讓這些器官組織進行功能重整,進而改善體質、增進健康,達到運動最重要的目的。
9.小孩去玩,用玩的心情在動,等於放鬆情緒地動,不知不覺間增進了身體健康。所以有時讓小孩去玩,應該是一件健康的事情。
10.糖尿病人的家屬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五倍以上。因此,糖尿病人的家屬必須提高警覺,定期接受檢查,早日診斷,早日治療。
11.四十歲以後,一百個有五到十人會出現糖尿病,因為中年人事業基礎、生活較富裕,飲食容易過量,運動又較少、熱量消耗也少,體型愈來愈胖,中年後,各種器官漸漸開始老化,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功能也逐漸衰竭,都是觸發糖尿病的主因。
12.糖尿病的標準症狀:多吃、多渴、多尿。
13.糖尿病顧名思義,便是尿中含有糖分的意思。腎臟本來功能是做血液的過濾,凡是血液中沒用的成分,例如多餘的礦物質、毒素,都排泄到尿液中,但是,血液中有用的東西,便會再吸收回去,不會漏出來。糖尿病人的血液中因為有太多糖分,把腎臟過濾的組織累壞了,無法完整把糖分再吸收回去,便從尿液中漏出來。
14.新陳代謝的作用是連鎖的,糖、脂肪及蛋白質是鐵三角,彼此牽連,一個環節有問題,整個連鎖都會發生問題。所以,當糖的吸收受到阻礙時,蛋白質及脂肪的分解速度,也會顯著增加,使身體極度虧損,所以,糖尿病也稱為全身性的新陳代謝疾病。
15.糖尿病人的血中糖分太多,讓腎臟過濾不了,使尿中含糖,這也影響了腎臟功能,以致排尿量特別多,這便是所謂的「多尿現象」。尿多,身上水分也會減少,為了不致發生脫水,自然會喝水補充,因此,糖尿病人特別需要喝水,便是「多渴現象」。由於糖、蛋白質及脂肪的新陳代謝不平衡,身體虧損,極需補充,因此糖尿病人感覺到特別餓,這也就是臨床醫師所說的「多吃現象」。因此,多吃、多渴、多尿,必須警覺。
16.糖尿病是長期病,易產生合併症。因為是新陳代謝病,所牽涉到的器官組織,遍及全身,所以一旦稍微疏忽,便會產生合併症。
17.自從胰島素廣泛被利用之後,糖尿病以可獲得有效治療,幾乎不影響病人生命。
18.雖然,胰島素的使用能使糖尿病受到控制,但是並不能根治。也就是說,一旦患了糖尿病,便必須體認,這是一輩子的事,必須學習有關之事,學習如何控制病情、與病相處。
19.糖尿病人可能發生的合併症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急性併發症,包括容易受細菌侵犯而引起的肺炎、尿道炎、肺核病等感染,還有糖尿病性昏迷。第二類為慢性併發症,包括神經、視網膜、腎臟、心臟、骨骼等器官病變。
20.比較常見的,有下腿痠麻刺痛、膀胱無力、瀉肚、陽痿、肌肉萎縮等現象。視網膜發生病變時,輕則影響視力,重則失明。腎臟病變最後會產生尿毒症。心臟病變主要是血管硬化,進而中風、心臟麻痺或末梢血管阻塞造成末端潰瘍。骨骼及關節則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