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殯拆遷房價蠢動 北市中山區成房市角力場

240622東森 一殯拆遷房價蠢動 北市中山區成房市角力場 

台北市第一殯儀館,已經動工拆除。現在有建商摩拳擦掌,準備介入都更或談新建案,但原地周圍仍有大量掛牌營業的殯葬業者,不知何去何從。另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是,未來一殯的喪葬業務通通轉到二殯,勢必會爆量,該怎麼辦?......↓

怪手拆下景行廳招牌,矗立近一甲子的台北市第一殯儀館正式走入歷史。商業開發建商正虎視眈眈,因為一殯周圍房價從2018年4字頭,站上如今6字頭,但要再往上走,恐怕並不容易。

聯勝房屋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為何成交量低?也因為一殯拆了,賣方心態會惜售,會捨不得賣。就算有的賣,開價也是7字頭,但買家追不上去。」

1965年一殯蓋好時,本是荒蕪郊區,隨著都市發展,逐漸變成商辦區;以及建國高架橋,加上一整排還留在當地的殯葬「一條龍」業者。即使殯儀館拆遷,房價就是上不來,許多商家生計,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一殯附近業者:「過路客會變少,有些人辦事情經過的時候,就說告別式,順便訂個花,現在的話會比較少。」

台北市殯葬公會理事長:「他們已經存在那邊很久了,你現在少了殯儀館,他們生計一定受影響,不是說牌照說一就一這麼簡單。台北市的法規是很嚴格的,我們很多業者都跑到別的縣市去了。」

業者心知肚明,早晚會被住戶壓力逼走。北市府說要設殯葬專區,但蓋在哪,是一殯原址,或是二殯另覓土地,至今只聞樓梯響,殯葬業很想問配套在哪裡。

殯葬業者郭憲鴻:「一殯蓋的時候確實是郊區,結果後來越熱鬧,歷屆市長都要說把一殯挪走。我們可以想像殯儀館挪到哪都有人拉白布條抗議,這太難解了。」

外號「小冬瓜」的郭憲鴻從小在一殯附近長大,裡頭的一磚一瓦,他熟絡得像自家角落。拆了雖有不捨,但也知道是都市化必然結果。他憂心的是,未來喪葬業務將轉移到二殯,但二殯平常就承接三成新北市的火化作業,現在還要加入一殯的量能,能負荷嗎?

殯葬業者郭憲鴻:「一殯有時候大場告別式,例如景行廳,交通就會大亂。為什麼?因為一場喪禮就幾百人,光一個人告別式,就一堆車要來,所以附近就會塞車。現在等同把這些壓力,挪到二殯去。」

來看看二殯,整建得寬敞氣派,還有步道和接駁車停等區,顛覆傳統殯儀館印象。但只要到假日,人車為患,還發生過民眾為了找停車位,錯過告別式的遺憾。台灣邁入高齡社會,估計每年死亡人數都會增加,加上寒流、季節變換,或是類似新冠疫情,才是考驗的開始。

台北市殯葬公會理事長:「他們認為有規劃好,但我覺得太趕了,對不對?因為這畢竟也這麼久了,你不要這麼快就把它切斷。像說你找到停車場,或是其他都蓋好了,那不是更好。」

一殯位在商業住宅區,成了它的原罪,但它的確陪伴許多人走完最後一哩路。如今一殯走入歷史,外界只看得到土地價值、房價起飛,卻沒思考後續長遠的民生影響。

【一殯拆遷房價蠢動 北市中山區成房市角力場】

一殯拆遷,1歷史記憶沒了、2二殯原本就承載新北火化三成恐不堪負荷一殯量能、3原本二殯就偶爾發生因大爆滿找不到停車位而錯過告別式的遺憾,日後在二殯恐成常態……。

從房產角度,

1965年蓋好的一殯,為何當初會鎖定那個位置?雖說事後諸葛,但回頭,我認為有其理由,1左邊是建國高架橋,以住宅風水學來說屬「攔腰煞」,而且車子呼嘯而過也有噪音;2右邊是香火鼎盛的宮廟,在過去仍可拿香祭拜、燒金紙的時期,空汙問題嚴重,既然左右都屬「嫌惡設施」,中間這塊地,不如就拿來規劃成一殯吧!畢竟有行天宮在旁震攝,可保路人甲乙丙行經時周圍時較心安。

於是,殯葬業者、生命禮儀公司、花店等等,群居而聚,形成「殯葬產業鏈」;偏偏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一殯終究是拆了,靠其維生的周遭業者,生意肯定一落千丈,他們的生計該怎麼辦?要搬去哪兒謀生?政府有配套嗎?當然沒有。只會轉移焦點:蓋豪宅、房地產要漲了啦!甚至還有里長公開表明,期待這裡變成「第二個大直」……ㄟ,請問這裡有水岸景觀嗎?

話說,打從2018年以前,一殯周圍的老舊公寓,房價僅4字頭,便宜的甚至3字頭,但自從疫情之後房地產開始飆漲,加上時任副市長黃珊珊公布拆遷指日可待後,房價瞬間破4見5、坐5望6,……如今,市場上,一殯周圍的屋主們個個惜售,不是無屋可賣,就是喊價7字頭……。

滿感慨的,雖說我是房仲,但也不樂見這塊地,老只用「商業利益」的角度來思考如何開發,畢竟這塊地有其「歷史意義」,何況,如同我前面講的,左高架、右宮廟,蓋住宅,真的不會比較好;也滿諷刺的,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終點,但殯葬業者不論傳出要蓋在哪裡,就一定會有人舉白布條抗議。

OK,我知道,你可能會說我假清高,不然把殯儀館搬到我家樓下或對面,看我要不要?老實說,你說得對,我無法反駁,因為我也會怕,畢竟,我以前就曾經因為太過鐵齒,導致親生體驗過無法置信的靈異故事;所以說,倘若哪一天,萬一發生,非得搬來我家附近不可的話,我想,只要符合兩個條件,我就接受它:

1.不要吵,例如誦經聲,更不要有哭聲,只要相關儀式舉行,皆在有隔音設備的室內。

2.店面看起明亮、莊嚴或有藝術氛圍,不要有陰森感,可以擺花、擺佛像,但別在路人經過便可看見的視線範圍內,看到往生者的照片或棺材。

不曉得,我會不會,要求太過分?(拍謝啦!)

東森新聞→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428019

東森原影→https://youtu.be/K6PoiTOvp1Y

鏡週刊轉載→https://www.mirrormedia.mg/external/ebc_428019

記者-鍾昌誠 黃書葦 採訪報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