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29東森 千分之6超低仲介費搶客!同業批:不講武德壞行情
當事房仲業者林泰榆:傳統仲介在收的話大約是百分之6,以這間來說大約是95萬元,像我們公司千分之6收取的話會是9萬5千塊。
如果是專賣,買賣雙方甚至各只要負擔0.3%(千分之3),今年三月開始推行。
根據內政部規定,房仲佣金上限是總價6%,一般由賣方支付4%,買方支付2%,再和仲介協商,但就有仲介將佣金壓這麼低,會不會又多出一堆加購價?例如刊登廣告、銀行業務代辦,都要加錢?
當事房仲業者總經理鄧濬亭:房價一直漲,服務費卻沒有降低,那我們認為0.6%也是足以承擔我們的開銷成本,我們突然收這麼低,大家會認為我們賺什麼?其實大家沒想過是以往收得比較高。
因為目前市場,普遍仲介費最低買賣雙方至少也要各負擔1%,千分之6就被房仲同業說怎麼活,根本不講武德。
房市專家陳泰源:我們是覺得,第一這個有一點削價競爭,還滿不以為然的。成交後你發生交易糾紛,仲介會不會推得一乾二淨的?他還可以說,欸我仲介費收你這麼便宜,你有什麼事就自己處理。
專家認為,羊毛畢竟出在羊身上,壓低佣金就會讓仲介喪失雙方議價和售後服務的動力。
而這0.6%的仲介費打破了房仲市場老規矩,到底會殺出重圍吸買氣,還是撐不下去,還得持續觀察。
【服務費6%「賺很大」是誤解?一篇文看懂台灣房仲業的「生存血淚史」!】
收這麼低的服務費,會贏得客戶的尊敬嗎?我相信,報導裡的業者,不用半年就會「全數陣亡」或「取消0.6%的收費規定」。不信?等著看。
至於已經從業15年的我,
撇除第1年與第2至7年在那已經吹熄燈號的a.黑心投資客公司及b.台灣房屋大直加盟店。打從我從業第8年開竅至今,歷經c.美商ERA、d.東龍不動產以及現在的e.聯勝房屋,……若覺得我在唬爛,歡迎打聽就知道,我成交的案子,十筆裡有九筆收足滿%,我也曾收過買方付3%的;另外,以今年成交的案子來說,則是買方不付服務費,賣方付足6%還超級感謝我呢!
想知道我的業務心法、技巧、經營客戶之道嗎?歡迎演講邀約。
說到房仲服務費,
為何總有一大群人認為6%賺很大?其實,那是因為全台從業人員加起來不到1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數不到0.4%,也就是全台99%以上的人都未從事房仲,當然不知道房仲的辛苦。
然而,關於「台灣房仲服務費收取上限6%」到底是否高於國際水平?我特別請AI協助研究後發現:
美國:5-6%,平均5.44%。傳統上是「賣方全額支付」(賣方付超過5%!);自2024年3月變革後,使買方也需支仲介費。
加拿大:3-7%,5%為常見,費率因省分而異。(上限最高達7%!)
德國:買賣雙方各3%,總額6%。(買方付3%!)
法國:3-10%,平均4-6%(上限最高達10%!)。採「分級制度」,即房價越高,佣金%數越低。
綜上看來,
房仲服務費「上限6%收費」對比國際,似乎還好?但注意!
在台灣,服務費除了可以議價,且絕大多數的待售房屋都是「一般約」導致業者付出的成本常常有去無回……這樣一來一回細算後,說不定還低於國際呢!否則,台灣的房仲又豈會「多數長期處於經濟壓力狀態」且「陣亡率高」呢?
只是,若有那麼一天,「房仲服務費收取上限6%規定要被往下砍」的輿論成熟時,是否請你與我一同順帶推動兩項改革:
第一、%數固定後,不可議價。
第二、只許「獨家代理」,讓「一般約制度」徹底消失。
我相信,只要「殺價文化」消弭,又是付出必有回收的「專任委託」,調降服務費,又有何不可?
最後,願,房仲在台灣能夠成為專業且被人尊重的職業。
東森YT→https://youtu.be/cUyPenoq8mI
記者-盧志杰、林荷容
留言
張貼留言
我是陳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