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30東網 網絡衝擊閱讀風氣減少 重慶南路書店街將成歷史


190330東網 網絡衝擊閱讀風氣減少 重慶南路書店街將成歷史
新聞網址→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90330/bkn-20190330074552880-0330_00952_001.html

現今網絡發達,導致大眾閱讀習慣劇變,衝擊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據了解,台北重慶南路書店街目前僅剩不到10家,讓書店街幾乎將成歷史代名詞,而民調顯示,高達40.8%的台灣人整年都未看過一本書。看書的人銳減,書店嘗試結合餐飲等行業,改成綜合性書店。但面對「只逛不買」的消費趨勢及店租成本逐年調高的壓力下,即使是大型綜合性書店,也同樣步入經營寒冬。

記者 宋江誠 採訪報導……↓

作為書店街碩果僅存的傳統書店之一,黎明書店總經理趙建中接受東網記者訪問指出,在網絡世代衝擊下,大眾改變閱讀習慣,傳統綜合性書店許多都不堪租金壓力及銷售急速下滑,紛紛倒閉或轉型,光在近10年,該街大小書店就倒閉了逾100多家。他指該街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小書店店名雖仍叫書店,但賣書只限在一小角落,店內大部分空間則是在賣彩券。

趙建中進一步指出,傳統書店還面臨網絡書店興起的挑戰,因其電子下單,服務迅速,傳統書店難以相競爭。書報商陳台林則分析,傳統書店客戶被網絡書店及二手書店搶走,以發行成本來計算,消費群少兩成已沒有利潤,若再加上運輸、人事及租金成本逐年提升因素,實體書店就難免虧損。

高雄明儀倉庫書店負責人余美蘭指,行銷不足及文創商品少,是傳統書店經營上的瓶頸。因此,綜合性經營亦一度被認為是實體書店的轉型出路。不過在網絡時代,即使大型綜合性書店擁有10多年榮景,也同樣步入經營寒冬。

針對綜合性書店經營困境,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盧欽政向東網記者指出,現時不少民眾逛完書店後便會在網上買書,網絡書店之所以價格被大幅壓低,是因為他們用大量採購的方式,去要求供貨商給予低價,但網絡書店賣得多,不代表出版社和作者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而實體書店更有一項幾乎無法改變的困窘,即無法有效地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盧欽政又指,傳統書店甚至大型綜合性書店面對台灣市場萎縮,近年也有往外地發展另謀出路的趨勢,例如誠品書店也有成功在大陸地區設點的經驗,惟大陸同業能快速效法,導致在同型競爭下,台灣相對形成弱勢。

由於大型綜合性書店大多位於市中心,租金壓力也是導致營收利潤大幅減少的因素。

房仲專家陳泰源指出,寸土寸金下,算上房租在書店經營的成本佔比,實際上書店已呈虧本情況,「甚至可能是賣一本虧一本」,因此賣書已然成為低利潤的夕陽產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