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份閱讀筆記: 《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第201頁~第227頁

【2022年10月份閱讀筆記: 《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第201頁~第227頁】

1.二〇一七年的某天,在屏東擔任衛生局長的薛瑞元突然接到衛福部長陳時中的邀約,想找他聊聊對長照的看法,希望他能到中央幫忙。其實他們早就認識很久了,尤其歷經推動健保總額制,薛對陳的印象頗為深刻,覺得陳的想法很前瞻,不怕跟人家不一樣。直到2002年,薛進入衛生署醫事處服務,陳擔任副署長期間,才開始有了真正的交集,但共事的經驗並不深。2008年政黨輪替,兩人各自回到民間,直到2014年,雙方才又各自進入公部門,陳擔任衛福部長,薛則到屏東擔任衛生局長。......↓

2.社區照護的量真的太少,只能把老人送入機構,但許多老人的身體狀況其實差強人意,還不需要進入機構,只需基本照服,因此當務之急應是把最基層的居家照護能量衝上來才對。再者,業者無利可圖,核銷手續又極其麻煩,當年照服員一小時是200元,其中30元是管銷費,扣除中間轉場消耗的時間,每天實際工作約6.5小時,每月22個工作天才2.4萬元,當然沒什麼人想做。好不容易徵到有護理社工背景的年輕人進來,卻經常做不到三個月就離職,理由是:這工作跟他們想的不一樣,每天最主要的工作竟然是「辦核銷」,因為是補助案,中央規定實報實銷,所有核銷都必須要有單據,哪怕只有10塊錢的差異,也要全部退回,讓社工疲於奔命,長照服務單位通常要半年才拿得到錢。

3.當時,主要都是非營利組織在做長照,正因為是非營利,大家就有迷思,不可有盈餘,所以費用摳很緊,最後只有「做愛心的人」才願意進來。薛瑞元直白告訴陳時中,若希望長照制度能永續,就不可以怕人賺錢。薛與陳觀念相符,於是薛便決心從地方轉戰中央,與陳攜手合作。

4.任何變革都有陣痛,許多反對者,竟是比較偏向社福思考的族群,大家習慣從非營利的觀點來思考,而不是把長照當作一個「產業」來培植。新政策2017年12月通過,薛瑞元告訴陳時中,這變革一定要從次年1月就上路,不然同一年有兩個制度,會搞死業者。但要這麼雷厲風行的實施,肯定也會引起反彈,陳接受這個建議,並向薛喊話:「你就撐住,我們往前走。」新長照給付及支付基準於2018年2月上路,如同預料,2至3月的確有點混亂,也引來一片罵聲,薛一度想要退出,但陳卻堅定挺薛:「你就繼續做下去。」就這樣從1月被罵到4月,情況開始好轉,這讓政策團隊信心大增,照服員的收入跟業者的盈餘都增加了,量能也大幅成長,長照2.0後來成為蔡英文總統任內,非常受歡迎的政績。

5.薛瑞元表示,長照2.0在雜音紛紛的情況下還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陳時中「頂得住壓力」。薛說,他很授權,交付的任務,陳就充份信任,不會頻來關切下指導棋。在薛的眼中,陳可以一個人上立法院打全場,很少首長做得到,許多首長在立院備詢都會帶次長或幕僚,除了可以提供資料也可場邊救援,協助長官回答立委的問題,但陳都不用,因為陳對政策的細節都爛熟於胸,也因為陳願意承擔,覺得事務官沒必要去「受罪」,長官若願意扛起來,底下就比較好做事。

6.「而且他很聰明,溝通起來很順暢。」薛瑞元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執業十多年後又考取台大法律系,後來還攻讀台大法律研究所並通過律師考試,是國內極少數同時具備醫師、律師這兩種高門檻專業的菁英,能讓他覺得「很聰明」的人並不多,陳時中就是其中一個。如果有下屬跟陳報告時,數據零落前後不一,他馬上就會察覺不對,提出疑問。「他雖聰明,卻不尖銳。」薛說很多聰明人都有明顯的菱角,但陳卻沒有鋒芒,從不去「踩」不如自己的人,他很少強勢回應或拿權威碾壓別人,通常都是以過人的耐心去解釋或說服。

7.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中,中國社群平台微信開始瘋傳來自武漢市衛健委醫管處的兩份緊急通知,說當地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疑似SARS,這訊息也傳到台灣知名的公共論壇PTT。疾管署副署長,也是台大醫院感染專家羅一鈞醫師(後來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看到這些訊息後意識情況不對,立即將訊息發送到疾管署防疫群組,希望大家提高警覺。做防疫的人,只要聽到「未知」和「隔離」這兩個元素,心中就警鈴大作。

8.長久以來,大家對中國的衛生管理總有存疑,加上2003年吃過SARS的大虧,當年這惡疾是從香港、廣東傳到台灣,造成極大傷害,SARS死亡率高達20%,醫護死亡率更高達70%,當年和平醫院對封院的慘烈情景,想起來仍心有餘悸。因此,2019年最後一天,當時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就召開跨部會應變整備會議,要將這個傳染病阻絕於境外。之後,不管是松山、桃園或高雄的機場,凡是從武漢來的飛機,都要做登機檢疫,做這件事必須重新調整動線,相當麻煩,但我們不敢存任何僥倖心理。疫情後來的瘋狂展開,證明這樣的謹慎是對的。

9.武漢華南海鮮市場2020年元旦就臨時宣布休市,中國官方元月上旬,公布致病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到了小年夜(1月23日)凌晨,突然宣布隔天上午開始「封城」,證實這個病毒來勢洶洶且一發不可收拾。1月20日,剛宣布做三級(疾管署署長擔任指揮官)開設,沒想到21日就出現第一個境外移入病例:一名55歲、從武漢回來的女性台商。為了因應疫情,1月23日也立刻將指揮中心提升為二級,由我(部級)親自上火線擔任指揮官。

10.武漢封城以後,疫情完全失控,雖然中國有新聞控制,但還是擋不住各種宛如煉獄的影像外流。其實,武漢一封城,全世界應該都要有所警覺才對,封城前,就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聽到風聲逃出武漢,以現在全球往來的頻繁度,傳播到其它國家只是時間問題。但一開始歐美國家的氛圍是:「那是『亞洲的事』。」所以並未採取即時行動。台灣因歷經SARS的慘痛教訓,也為了S修了《傳染病防治法》,對醫院感控、分流的處置,都有是先規劃,也有定期演練,就能按部就班提出因應對策。

11.及時把武漢旅遊建議提升到三級,對於中國來的觀光團也提高警覺。當時一名武漢觀光團女性出現發燒症狀後到台大就診驗出陽性,我們立刻做出決斷,停止所有武漢團的行動,請他們留在旅社,不要行動。交通部觀光局也雷厲風行要求各旅行業暫停接待中國觀光團,對於已入境的也協調安排提前離境。這作法看似不近人情,但後來證明當下的處置是對的。台灣比較幸運的是,中國在疫情爆發的前一年就因為政治因素限制團客來台旅遊,這也降低了把疫情傳播到國內社區的風險。

12.疫情爆發之初,口罩不足,行政院長蘇貞昌當機立斷,1月24日起經濟部正式公告,停止口罩出口一個月,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出口仍不夠用,因此政府也劍及履及採購機台、整合業者成立口罩國家隊,盡快投入量產,回應國人的需求。

13.我認為「集中檢疫」很重要,要準備足夠的地方,讓這些入境者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地方完成隔離檢疫,不能放任入境者回家自己檢疫。有些國家搭建方艙醫院,概念也是集中檢疫,但是方艙醫院的嚴謹度太差,就是一個大統艙,將可能有問題的人統統收容進去,問題是衛生條件不嚴謹、管理紊亂、空間都採開放式,沒有染疫的進去後反而染疫了。台灣因超前部屬,疫情還在控制內,可用最高規格來設置集中檢疫所。我的要求是:一人一室,而且要有獨立衛浴。這樣才能避免交叉感染。

14.此外也做了做壞打算:倘若疫情擴大,就必須把輕症病人從醫院移到集中檢疫所。輕症通常只需隔離就好,如此就可把醫療資源保留給中重症患者。天佑台灣,疫情一直在可控制之中,但萬一真的發生,至少不會措手不及,避免醫療崩潰。可是,要上哪兒找這麼多「一人一室,有獨立衛浴」的場所呢?醫福會找行政院幫忙,找了三類場所做集中檢疫:1公立機構(台電、台銀)的人員訓練所。2軍方的老舊營區,場所較簡陋,得迅速派人改建整理。3.已停招的學校宿舍。

15.還是有各種壓力,民眾普遍無法接受政府把檢疫所設立在他家附近,一有風聲就有抗爭,儘管已經盡可能避免將檢疫所設在市區,不要離民宅太近,但還是有部門離檢疫所「比較近」的民眾或機構心存疑慮。比如說,檢疫所設在學校附近,家長就集結抗議,明明房間距離學校有500公尺遠,家長依然擔心:「也許風會把病毒吹過去啊。」人之常情,面對這些抗爭,我們的作法是:耐心誠懇溝通再溝通。

16.我們也妥協,跟校長溝通,面對學校那一面,不收容需要檢疫的人,避免帶來恐懼。我們努力讓民眾了解,這些集中檢疫所的設計及管理都有嚴格的SOP,連污水也會特別處理,全以氯氣消毒才會排出,所有垃圾都會用感染廢棄物的原則來處理,絕不會「汙染」社區。將人載送也極為低調,儘量選擇在晚上,能走地下室就不要從一樓大門進去,盡可能避免驚擾民眾。

17.面對世紀大疫,壓力空前龐大,剛開始,口罩產能趕不上需求、確診個案不斷出現,2月25日甚至出現第一起死亡案例。不幸染疫身亡的白牌司機,還在聚餐中將病毒傳染給多位家人,一時之間社會譁然,民眾陷入不安。

18.防疫的同時也要安撫恐慌的民心,團隊每天下午2點召開記者會,公開對全體國民說明疫情進展、疫調進度與決策,對於記者會的提問,我們都誠懇以告、絕不迴避。原則就是公開透明,關於疫情,小英總統知道的事,老百姓也都知道,中間不會有內容落差,更不會對國人隱匿疫情。

19.除了國內民眾,還有海外同胞,也是我們全力要照顧的對象,要如何讓他們平安回家,又不造成防疫漏洞,這絕對是最艱難的課題之一。2020年2月,各國紛紛派包機到武漢撤橋,該如何把滯留在武漢的台灣同胞帶回家呢?要優先載哪些人?如何通過海關、如何檢驗、如何清潔消毒、回來之後如何安置?事前做了多次沙盤推演,調度好遊覽車、找好隔離檢疫所,軍方的化學兵也全副武裝嚴陣以待,這樣勞師動眾、不辭辛苦,心願只有一個:讓國人平安返台。

20.名單上,我方希望讓旅遊或短期出差的、有疾病的、長者或年幼的優先回來,前後討論多次,事情的發展卻相當令人傻眼。原本協議好要進行核對以後才准予登機,但對岸似乎有另一套想法,講好的都不算數,一直拖到機艙門都要關了才匆匆給我們名單,而且都是英文拼音,時間緊迫根本沒有餘裕核對。結果,首批武漢包機返台的247人中,有不少根本不是當初提出的名單!更糟糕的是,在這份「意外的名單」中,竟有確診個案。

21.為了這次的武漢包機,動員了無數人力,光是負責採檢的醫師及護理師,就有數十位之多,大家不眠不休,連我也幾乎連續24小時沒有休息,跟團隊分進合擊,南來北往到各檢疫所視察,確認每個細節都滴水不漏,目標只有一個:為了平安把滯留在危險疫區的同胞接回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