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份閱讀筆記: 《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第275頁~第291頁

【2022年10月份閱讀筆記: 《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第275頁~第291頁】

1.部桃發生院內感染後,多位扮演樞紐角色的醫護人員都遭隔離,比如管理許多資料的護理長,雖然資料都在,但最清楚的還是本人,突然要他人接手就會出現許多瓶頸,未來我們必須強化資訊的統合跟管理,萬一發生變數時,業務才可以順利接軌。......↓

2.疫情期間應該落實專責病房,要編制一組專門照顧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這組醫護就不應負擔其它醫療任務。人都會累,必須編制另一組人以備輪調,而輪調下來的醫護則要落實隔離,雖會增加成本,但比起院內感染、社區感染,這點成本真的不算什麼。

3.在部桃的試煉中,我們也看到了台灣正向的力量(同理心與良善)。來自全台灣各地民眾寄來的大量卡片、食物、日用品等為醫護人員打氣。雖然存在一些攻擊與獵巫,但台灣很幸運,主流民意都挺醫護,面對民眾的盛情與信任,真的很感動,怎能不拼盡全力守護這片土地?

4.部桃專案,擴大隔離檢疫牽涉數千人,這麼多人生活被影響,有怨言是人之常情,可是大家也都以大局為重,願意暫時犧牲個人的利益來保護台灣,這就是台灣人敦厚良善的力量。抗疫兩年多來,若要說指揮中心有值得一提的成就,就是大家願意用「同理心」來面對疫情。不管是疫調、隔離,我們都非常需要民眾的坦誠與配合,也需要各級單位和各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或許立場觀點不同,但絕大多數都願意體諒包容,這種全民高度「同心」的特質,在其它國家很難見到,彌足珍貴。

5.針對疫苗,戰略上當然要積極採購,但也一定要能自主研發,前期我們希望能跟國外採購,到2021下半年,則希望國產疫苗能夠接棒。我們積極引進疫苗,是希望早一點安國人的心。但在盡快引進疫苗的同時,我們的重點還是會放在防疫上,為台灣爭取更多觀望的「本錢」。

6.以前,研發任何疫苗都必須經過多年才問世,但因為武肺疫情緊張,疫苗不到一年就被催生出來,我們當然會擔心有效性、安全性,這也是我們認真防疫的原因,國內若沒什麼疫情,就不用急著打,可以檢視更多數據,把風險降至最低。

7.二〇二〇年十月,我們做了民調,有65%願意打疫苗,願意的人裡面,有80%有觀望心理,表示要先看別人打疫苗的反應再來接種。2021年1月,又做了一次民調,願意接種疫苗的跟上次差不多是65%,但因為部桃事件,有30幾%的人願意先打,觀望比例降低,我們當然希望為民眾爭取比較多安心等待的時間。

8.至2021年2月底,全球平均每10萬人就有高達1473.5人確診,平均每10萬人口會有32.82人死亡。而我國平均每10萬人口僅有4人確診,每10萬人口死亡數為0.04人,臺灣可以說是世界最「乾淨」的地方,在世界恐怕很難找到人口規模夠大、經濟實力不錯、感染率又如此低的國家,我相信對疫苗廠商來說,台灣絕對是個值得爭取的市場。願多年之後,我們重新回想起這段時間,不是痛苦的創傷經驗,而是同心協力、成功度過難關的喜悅。

9.二〇二一年一月十八日,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進駐發生群聚感染危機的部立桃園醫院擔任前進指揮所指揮官,這一去就是21天,危機落幕後,2月7日王必勝再度現身螢光幕前增生了許多白髮,這段時間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10.二〇二〇年三月,桃園曾發生長照機構護理師染疫,接到通報電話已是晚上10點,他跟陳時中才剛下班正在吃飯,陳一得知消息當機立斷,馬上趕赴現場分配任務,要王必勝召回實驗室人員,連夜進行採檢,也同時安排隔離所,把長照中心住民全數移到那裡進行隔離。這一夜過得驚險萬分,但隔天中午前,就已完成所有採檢,在下午兩點召開記者會前,事態已完全控制住了。「那一天,給國人的印象是:好像一覺醒來後,所有事情都處理完了,世界又恢復和平。」王必勝說。

11.回望2020年,除了桃園長照中心護理師染疫,還有白牌司機引發的群聚感染、鑽石公主號兩千名遊客下船趴趴走、武漢肺炎包機名單夾帶確診者、敦睦艦隊官兵染疫......,哪次不是危機四伏、險象環生,但每次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平息。但2021年開年就遇到部桃醫師確診,壞消息就沒停過。

12.病毒一旦擴散,情況很快就會失控,他看過國外確診數的統計圖表,一想到那個陡峭暴增的曲線幅度,忍不住就頭皮發麻,若沒有處理好,島上2300萬人的平靜生活,在短短幾天內就會變成地獄。王必勝與陳時中簡短討論過後,很快取得共識,王回家簡單收拾行李,就臨危受命進駐部桃擔任指揮官。

13.這段期間,陳時中曾打過三通電話給王必勝,第一通,要他一定要「心頭抓乎定」;第二通,提醒他:「醫者也是仁者,處理事情要有同理心。」第三通:「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身上,要保留餘裕應付最緊急的狀況。」特別是第一通的指示,就像是顆定心丸,幫助必勝心無旁騖、有條不紊處理部桃危機。他進駐部桃後,就把全付心力放在處理問題上,完全不去看電視或網路的批評,避免受到影響。「我是『出關』以後,才知道那段時間原來有人罵得這麼兇。」王笑說:「陳部長『段數』比我高的地方就是,我不看就不被影響,但他是看了也不會被影響。」

14.跟陳時中共事這麼久,王必勝觀察,陳之所以可以獲得大多數民眾信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很『穩』,專心做事,不費心力打口水戰,永遠『心頭抓乎定』。」王記得,第一次武漢包機,明明被塞了一個確診者,但國台辦質疑我方造假,還洋洋灑灑提出七大疑問。王一看到這顛倒是非的「七大疑問」忍不住火冒三丈,也寫了篇文章想駁斥,但陳看完只是淡淡回了一句:「你理他幹嘛?」對陳來說,兩邊各執一詞,回應這種事只是陷入口水戰的泥淖,既然事實證據就是如此,就不需再多費口舌。

15.王必勝笑說,有時遇到一些荒腔走板的事情,忍不住氣急敗壞,但陳時中永遠一派氣定神閒,「他不會批評,只是意味深長看我一眼,然後默默把眼光移開。」看陳的反應如此波瀾不驚,王也就覺得沒必要大動肝火,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其它雜音不要放在心上。

16.淚流完就無敵了,在王必勝印象中,陳時中一直是喜怒不形於色、極少流露情緒的人。唯一比較「激動」的一次就是第一次武漢包機,知道有確診者被夾帶上機後,陳在記者會時忍不住落淚。開記者會前,陳已經超過一天沒有睡覺了。果然,正如王所言,在落淚後,陳的意志力反而更堅強,之後他的心頭才真的已經完全「抓乎定」了,無論外界如何,都能不動如山守好防疫。

17.同理心一直是陳時中防疫風格的主旋律,王必勝表示,根據條例,指揮官可以為了防疫大幅限縮人民自由或祭出非常嚴厲的罰則,換句話說就像是一把授予疫情指揮官「尚方寶劍」,「他絕對有權力可以弄得很嚴厲,甚至搞得跟戒嚴一樣,但他沒有。」陳告訴王,愈是如此,使用權力就要愈謹慎,跟民眾溝通盡可能「以關懷代替處罰」,做大量的溝通和宣導,讓國人願意自發配合政策,防疫才能奏效,獵巫或嚴刑峻法只會造成寒蟬效應,反而不利防疫。在部桃危機中,大家也人心惶惶,王也花費許多心力安撫人心,這是從陳身上學到的本事。「你必須先跟大家站在一起,人家才會心甘情願跟你並肩作戰。」

18.疫情凶險,只要多拖一刻,就有可能衍生各種變數,過去這兩年多來,王必勝跟著陳時中做防疫工作,除了多線同時進行各種防疫,還得應付突發狀況,都必須要用極快的反應速度,經常半夜得增調各路人力支援。不管問題多棘手,陳都能頂住壓力,果斷分配任務、調度資源,隔天親上火線跟民眾說明。王表示,民眾可能無法想像,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背後得經過多密集的努力。記者會後,只有兩個半天(當下下午到傍晚,隔天上午到中午前)可以處理各種狀況,所有問題都必須在隔天記者會前有個結論和進度。

19.陳時中經常忙到晚上,馬不停蹄到處視察,身兼全台部立醫院管理者、同時也是集中檢疫所負責人的王必勝,就被媒體封了一個外號:「不讓部長睡覺的醫師。」對此王忍不住想「申冤」,「這都是他自己的決定,而且,到底是誰不讓誰睡覺啊?明明是我們被交辦要限時完成任務耶。」王坦言,跟陳一起工作壓力的確很大,加上陳是個標準的「數字控」,所有決策都要有所本,沒有數字能逃過他的法眼,跟他共事絕非輕鬆,經常得熬夜加班甚至身赴險境,但團隊都樂意相挺,沒人把陳當成酷吏。

20.「他其實是個『面惡心善』的長官。」王必勝表示,陳時中平常不苟言笑,樣子很嚴肅,「但他對下屬的耐心,應該是我看過所有長官裡最好的,我從來沒看過他發飆責罵下屬。」下屬在忙,他自己也絕對不會閒著,過去他就很習慣長時間工作,行程都像跑馬拉松,疫情爆發後更是沒日沒夜,把床搬到指揮中心,以辦公室為家。陳能休息的時間不多,於是煉就一種「特異功能」:一有零碎時間,都可以補眠,車上睡、坐著也瞇一下,只要一點休息就能「充電完畢」,「我只能說,他真的是『鐵人』。」王必勝說。

21.再疲累,仍不忘關心夥伴,首波武漢包機飛回來,乘客都送檢疫所了,明明已經忙碌了一整天,他還是親自到現場去盯到最後一個乘客進房間他才離開。「不是不信任大家,而是要特地去慰勞現場人員。」大家一看到指揮官出現,都很興奮、士氣大振,「這就是他暖心的地方。」面對各種壓力,陳時中都是身先士卒,不讓下屬孤軍奮戰,「他有肩膀,你幫他做事,有任何問題他都會扛下來,我們當然願意盡全力去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