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份閱讀筆記: 《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第309頁~第323頁

【2022年10月份閱讀筆記: 《溫暖的魄力:陳時中的從醫初心》第309頁~第323頁】

1.關於健保另一項很常見的爭議是旅外者回台使用健保,部分長年居住在海外的人,生病後特地回台灣使用健保看病,有些很高調,有些則一口氣用掉很多費用,難免讓國內民眾觀感不佳。......↓

2.現行的規定是:預定出國六個月以上的民眾,可依法辦理停保,停保期間不用繳保費,回國後可立刻辦理復保;倘若民眾出國滿兩年,戶籍就會被遷出,健保亦會隨之退保,但只要在四年內回台並辦理戶籍遷入登記,就能立刻恢復健保身分;超過四年才回台的民眾,則必須經過半年的等待期,才能重新加保,但受雇者可立即納保。

3.商業保險是不能隨意停保的,也不能有病時才加入,但是,商保跟健保的理念本來就不同,所以健保不能用商保的經濟手段來處理。健保是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只要有「台灣人」資格就要保,目的是要保護「國民」。

4.但是,除了國民以外,針對來台灣工作的外國人,基於讓社會穩定的考量,也會讓他們保,如此就會產生一個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對「外人」好,為什麼反而跟「家人」計較?有人說:「有人平常沒有想到台灣,有病才要回來用資源!」我還是希望大家想想,一個在海外的人,有病痛了,他想到的是母國,這不是壞事,在異鄉遇到困難,想回自己的家,不是天經地義嗎?台灣一直努力跟僑民保持良好關係,希望他們在國外多替台灣發聲,怎麼在健保上反而要把人家排除?

5.的確有少數旅外人士高調使用健保,但又不認同台灣,讓國人非常反感,但大家須有一個認知:這些人終究是少數,並不是所有僑民都是這樣。

6.健保是量能付費,但旅外國人的收入在國外,資料不齊全,我們要思考,該如何做,才能有效執行量能付費。此外,台灣健保的預算中,政府負擔36%,這些錢是從納稅人的稅金來的,可是旅外者並不在台灣繳稅,這部分要如何取得平衡?我們會持續與各界溝通,並提出相關修法,希望能找出一個相對合理的方式,讓所有國人都能心安理得使用健保。

7.健保應該是對全體國人的健康投資,而不是開銷,目標不能只是打平損益,而是改善健保的體質。不是沒有健康投資的藍圖,就執著於要如何才能花最少的錢,最後犧牲的是醫療品質。在有目標、有架構的前提下,配合薪資結構調整,規劃健保的給付與支付面,才是國人之福。

8.圍繞食安的兩大爭議,第一個是「開放美豬」,第二個則是「福島食品解禁」。坦白說,這兩個議題,政治角力的成分,恐比真正的食安顧慮多,甚至有部分人士直接把美豬稱為「毒豬」,福島食品稱為「核食」。衛福部作為食安的把關者,對於任何進口到台灣的食品都有相關的嚴格檢驗機制,我希望國人在聽完我的解釋後,心中疑慮能夠消除。

9.二〇一二年美牛叩關時,當時CODEX還沒有訂出容許量標準,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萊克多巴胺這種東西安不安全,當然會有人強力反對。但是現在已經有國際標準,而且經過了八年不算短的時間,不管是台灣或國際上,都沒有出現因為萊劑引發的食安問題,這些或許可以說明,美豬美牛並沒有大家一開始擔心的那樣危險。開放美牛八年,並沒有造成食安問題,八年前贊成開放的,現在應該要得意自己當年的判斷是正確的;以前反對的人,也可以坦率承認當年的確是多慮了點。但美豬開放,兩造立場完全顛倒,根本沒法理性討論。

10.基本上,如果某項物質可能會有遺傳毒性或致癌性,是不可以用在食品上的,更不可能訂ADI(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要考慮的是:吃多少是安全的?ADI的白話解釋,每個人每天可以吃進的最大量、而且吃一輩子也不會產生風險的量。

11.根據日本、澳洲、JECFA的評估的,成人每公斤體重的萊克多巴胺ADI值是一微克,也就是一個體重六十公斤的成人,一天最大的安全攝取量是60微克,以此標準對照萊劑得容許量,等於每天要吃6公斤的豬肉才會超標。而且我們在訂ADI的標準時,也是用很極端的量:假設真的有民眾每天都吃大量豬肉,一天吃六塊豬排、一副豬肝、一副豬腎......而且經年累月的每天吃,即使這楊狂吃,算起來都不會超過ADI,我們才認為是安全的。而且,我們比國際標準更保守,再賦予70%的乘數,把萊劑的殘留容許量壓低至0.04ppm,這個比日本的0.09ppm還要低很多。

12.之前有記者問我是否願意帶頭吃萊豬?我答:「願意,只是我有三高問題。」然後就被斷章取義成我拿三高「推託」不吃萊豬。我的完整意思是:每天這麼大量的豬肉、豬內臟,對健康本來就不利,你根本還沒機會去煩惱萊克多巴胺會對你產生什麼衝擊,恐怕就已經先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了,這些對健康的危害才是更立即的。

13.至於也吵得很凶的標示問題,姑且不論刻意標示區隔會不會影響國際貿易談判,重點是:既然已訂出安全值,不安全的根本不能進來,既然都會清楚註明產地,刻意標示含不含萊克多巴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萊劑並非唯一有殘留值的東西,光是動物用藥,食安要查的就有140幾種,此外還有近400種的農藥和近800種的食品添加物,難道每一樣東西全都要標示出來嗎?

14.國家要做的把關是:確保進口的豬肉是「安全」的,之後的選擇,就是純粹的交易行為,在自由民主國家,交易行為不是法律強行規定的,而是遵循市場法則,如果大家還是有疑慮,自然就會避開,去選擇本土豬或其它國家的豬肉。政府在這一整個經濟行為中,扮演的是一個「規範者」的角色,我們的責任是:透過源頭管理、輸入邊境查驗、國內市場稽查及清楚標示,來保障食品安全與資訊揭露。

15.若有業者要使用萊豬,我們就要去查核這些商業行為是否誠實,確保消費者買到的是商家標榜的商品,要不要進口或使用萊豬,業者可以自己選擇,但你不能明明用的是萊豬,卻對消費者謊稱不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輔導了23萬家廠商,有人問:「你們有每家都去驗嗎?」我誠實告訴大家當然不可能每一家都去驗,但政府還是可以充份做到把關。我們抓緊的是「源頭」,源頭每一批都驗,就可以登記、掌握它流動到什麼地方。

16.有人說,做成加工食品,誰知道是不是萊豬?其實反而好追蹤,工廠幾乎都在第一層、第二層流向,很容易就查得到,通常業者不會冒這個險。

17.也有人說,從2021年1月開始,萊豬就會「大舉進攻」台灣,事實上怎麼可能?一個產品已經被污名化成這樣,進口商怎麼還會想進?如果利潤差到兩三成,或許還有業者會想進,但美豬有萊無萊中間價差每公斤不到1元,根本沒什麼誘因。

18.倒是因為開放萊豬進口,使得國產豬肉突然受到高度矚目,某種程度,對於形塑本土農產品的認同是有正向意義的,我也樂見台灣農產品可以朝精緻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19.雖說我們已經開放了,但現況是「萊豬沒來」或「來豬沒萊」。若最後真有廠商願意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政府一定秉持「有來(萊)必追」的態度,做好源頭管理。並不是因為萊豬很危險,而是因為國人有權利去選擇或拒絕購買這些肉品,我們必須讓國人清楚知道他買到、吃到的是什麼。

20.把萊豬稱為毒豬,跟把福食和核食劃上等號,都是一種污名化。開放「福食」不代表開放「核食」,只有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汙染容許量超過標準的才是所謂的「核食」。食安就像防疫一樣,不可能追求絕對的零風險,否則就幾乎沒有東西可以吃了,任何國家都是訂出一定的安全指標,僅容許在此安全範圍內的食品於市場上流通。

21.台灣對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汙染容許量標準,遠比國際標準嚴格太多。以「銫」含量為例,在乳及乳製品這個品項中,CODEX和歐盟的標準都是每公斤1000貝克,比較嚴的是加拿大則是每公斤300貝克,但台灣則是每公斤僅容許量50貝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