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份閱讀筆記:《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第104頁~第121頁

【2022年12月份閱讀筆記:《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第104頁~第121頁】

1.捨不得您哭,所以盡全力;捨不得您哭,所以喊停!五十歲的消防員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導致到院前死亡,經過急救插管、心導管擴張術、主動脈氣球幫浦、連續性動靜脈透析、低溫療法等積極的重症治療,維持所謂的生命徵象。......↓

2.床邊放滿祈福物品與照片、錄音機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播放親人們深情的言語、會客時間探視訪客魚貫而入、家人一聲聲揪心呼喊,期待喚醒沉睡中的打火英雄。十四天後,生命徵象再度惡化,妻子癱軟跪倒於病床旁,不斷向醫師磕頭哭訴:「救救我老公,他如果死了我也不想活了。」醫師靜默一會兒,緩緩拍著太太肩膀說:「我們會盡力。」護理師帶兒子到一旁:「不能再給媽媽太多不實際的保證或希望。家人應先堅強、接受現狀,才能帶著媽媽度過哀慟。」

3.第十五天,生理監視器不斷發出尖銳聲響,噹噹噹......心跳停止,開始急救,醫護團隊輪流心臟按摩,壓壓壓......鼻胃管流出鮮血、氣管內管出現血痰,我的心也淌著血!十、二十、五十分鐘過去了,空氣瀰漫著電擊後的燒焦味道、冰冷的人工心肺復甦機接續地在個案身上壓放,氣氛僵得令人窒息。兒子跪在床邊哭喊:「爸爸,你要加油!醫生護士都在幫你,你自己也要加油!」此情此景,情何以堪!沒人喊停,沒人知道要繼續多久?沒人知道如此下去有何助益?這是救病人,還是在折磨他?

4.走到兒子身旁輕問到:「家中有留一口氣回家的習俗嗎?如果有,現在是讓爸爸回家的時候了。」壞消息得告知應於何時?時間得拿捏對。重症單位如何讓生死兩無憾?壞消息的告知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富有醫護專業知識、技能的人,都應再加修這門學分。所謂「生離死別,悲哀最切」,人生無從避免,卻可把握當下,給身邊的人一個擁抱,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吧!

5.賴妙娟,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加護病房護理長。案例中的兒子還安慰媽媽「爸爸會好起來」時,護理人員只能鼓起勇氣、硬著頭皮說實話:「該讓爸爸回家的時候到了。」盡了全力挽不回生命,醫護人員更應該主動喊停,避免對患者、家屬延長折磨。

6.做為一個急重症的腦神經外科醫師,一直以來,我全心一意的目標就是讓每一個OHCA(到院前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絕大部分時間,我都算是游刃有餘,但上天都無法赦免人類的死亡,醫師又如何能救活每一個人?讓我學會勇敢面對醫學的極限,學會謙卑面對生命的尊嚴,卻是病人教會我的事。

7.這一課,我摸索了許久,其間數度感到無助和無知,直到走出加護病房、步入居家安寧,我終能領悟,病人在最後一刻,需要的「醫療」不是無謂且痛苦的急救,而是醫療人員的體貼與愛心。每一個居家安寧病人臨終前一刻,我會帶著醫療團隊向他們深深一鞠躬、輕輕在他們耳邊道謝。目送他們帶著安詳與尊嚴前往另一個國度,慰藉的不僅是病家,更是從事醫療工作中無法逃避死亡考驗的我們,醫療背後始終通往的是「人性」。

8.一九九六年,我升任外科主治醫師半年後,面臨了第一個瀕死的個案,一個嚴重腦部外傷的女士。我想起過去老師的教誨:「醫生的天職,就是要救人!」於是我拚了命地救,比病人家屬更不敢面對死亡,因為那彷彿就像是毀壞了一個醫生的天職,象徵被貼上「不適任」的標示。因喪夫而返國散心的日本華僑,不料在台北街頭出了車禍,緊急手術後顱內壓持續飆高,甚至到了五十毫米汞柱。我心裡有數:「這位病人,救不起來了。」但我仍放不了手。

9.每回,見著病人相依為命的妹妹探訪時,我就是沒辦法說出:「妳的姊姊,救不起來了。」只能吞吞吐吐地地說:「情況很不好,但我們會盡最大力量!」最讓我害怕的那一刻來了,病人需要急救了,我咬牙使出全力做CPR持續了半小時,壓到病人肋骨都斷裂了。心臟一停,立即著手電擊,一〇〇焦耳、二〇〇焦耳、三六〇焦耳,病房都飄散著焦味。但「救人天職」趨使我持續使力。

10.「黃醫師,謝謝你,你們辛苦了,但放手了吧,我不想再讓我姊姊痛苦了!」最後竟然是病人的妹妹出來喊停。這一幕往後不斷出現在我的腦子裡,反覆糾纏著我對醫療「救到底」的定義。「究竟是因為有你,病人才活;還是因為有病人,醫師才能活?」我開始自我質疑。為什麼明明救不活人家,還把人家弄得那麼痛苦和辛苦?我想起最後在加護病房往生者的面孔:因為過多的點滴、藥物而水腫,皮膚繃得掐指可破,胸前帶著黑黑焦焦的電擊傷痕,面容甚是淒慘。我開始思考安寧療護的意義:雖然沒辦法救病人,但可不可以好好照顧他們?讓臨終病人漂亮地離開?

11.曾有單親護理媽媽,獨立拉拔長大的女兒考上醫學系,含辛茹苦終獲慰藉。不料,女兒因車禍事故,臉部受嚴重撞擊昏迷送醫,手術後仍無力回天。傷心的母親只有一個請求:「妹妹很愛漂亮,能不能讓她的臉盡量恢復?」隔天帶著一件女兒最喜歡的粉紅洋裝,希望她穿著離開。我立即應允:「沒問題。」護理長一旁猛拉我衣角,我知道她在示意:女孩全身水腫,是不可能穿上那件剪裁合身的洋裝。但最後醫護人員徹夜輪流以冰敷為女孩消腫,再加上利尿劑、白蛋白脫水。

12.第二天,母親到醫院,看見女兒穿著那件美麗的粉紅色洋裝,她的小公主像是沉沉睡著,感動地對醫護人員說:「謝謝你們,把妹妹弄得那麼漂亮。」然後她附耳在女兒身邊低語:「妹妹的,妳安心到天上做小天使吧,媽媽會勇敢活下去!」放手,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什麼都要嘗試去做,善終這堂課,是醫療人員最艱難也最該學好的一門醫術。

13.黃勝堅,台大醫院神經外科、神經創傷、神經加護照顧專科名醫,年輕時堅信科技萬能,醫生的職責就是不計代價搶救病人,更曾自豪「病人在我手上好像不會死。」但只有生命徵象的活著所產生的悲劇令他反省,所以與柯文哲在十多年前就致力宣揚臨終照顧與悲傷輔導,並主張醫學院應教醫生「生死學」。後來接下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首創以團隊深入社區,為生命末期病人提供症狀與疼痛控制、病人與家屬的心理照護、善終準備、臨終照護、悲傷輔導等安寧照護服務。最近他送走了胃癌末期的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因充分瞭解病情,所以交代母親不打一一九、不送急診,才能保障父親在家壽終正寢,要讓父親尊嚴走完人生旅程。

14.我和大部分的華人一樣的,從小對生死避談有忌諱。這不是天生的,記得小時候有次談及高壽的長者剛過世,並論及外婆的年齡距離高壽的長者還有二十多年,被母親痛罵一頓,從此就不再跟別人談論「死亡」的事。

15.中華文化雖然博大精深,對於「死亡」一事則少見談論。例如兩千多年前,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就採取閃爍不言的策略對付「死亡」的問題。他老人家總說:「未知生,焉知死!」另有纏綿悱惻的如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楊貴妃死後在海上蓬萊仙山接見唐明皇的使臣,傳話「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由「人、鬼、狐、仙、怪」共同構成的《聊齋》則隱約指出,妖界似乎比人間溫暖,陰間也比陽間美好。當然也可像青年時代的汪精衛視死如歸,「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逞一快,不負少年頭」。

16.我個人最贊同和欣賞的,是蘋果電腦前老闆賈伯斯對「死亡」的看法,二〇〇五年,他在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演講時說:「沒有人會想要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沒人逃得過。這是天注定的,因為死亡是生命最棒的發明,是生命轉化的媒介。它能送走老舊,給新生一代留下空間。」

17.我第一次碰到親人死亡的經驗是九歲時,我的祖父接受了大腸癌手術,幾個月之後又復發。祖父躺在床上,就在我臥室隔壁,我看著祖父身體一天天地贏弱。有天他突然告訴我們,他作夢到了一處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地方,好多不知名鳥兒飛來飛去,這是他看過最漂亮的地方,也有好幾個朋友都來迎接他。而他說出來的名字,母親悄悄告訴我,都是祖父已過世的好友們。隔天,祖父就過世了。

18.我不喜歡華人傳統的告別式,想當折磨孤哀子和親人。倒是西方宗教的儀式,比較合乎現代潮流,讓大家想念往生者也替他高興,祝福他能回到上帝的懷抱。大學畢業後,我選擇當時正在快速發展的心臟外科,因處理心臟重症,會碰到很多瀕死的病人。每一次病人的死亡,都會讓我們有罪惡感,因為醫學院的老師總是告訴我們:「只要有一%的希望,我們都要全力以赴。」所以我們這些聽話的「好」學生總是很努力研究,想辦法解救病人的生命。

19.有一次,柯文哲醫師很得意地對我說:「在台大的外科加護病房,病人要心臟停止死亡,似乎也不太容易!」但是,高興這些病人延長了幾個小時或幾天的生命時,我們發現它背後有更多人付出痛苦的代價。我在二〇〇〇年參觀了台大醫院的安寧病房,邱泰源教授為我介紹的。他說:「安寧緩和醫療幫助病人,尤其是癌症末期的病人,將痛苦減到最低,盡力把生命和生活品質提高,並追求善終,另外更幫助家屬度過困境。」初次聽到,我甚至有點快休克的感覺,這和我學醫的基本觀念有很大的落差。

20.邱泰源教授解釋,安寧緩和醫療是集合醫療和社會、宗教團體一起合作,讓每個人的人生最後一途更加溫馨完美。在他看來,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真正的失敗。

21.假如有一天要說再見,我心中已有譜:人生就像一趟旅遊,有一天目的地到了,我會快樂地下車,不霸佔座位、或拉住扶手還得要別人把我踢下車。我曾要求我的小孩:「我的告別式一定要辦得快快樂樂的,參加的人要講一些我的故事或糗事,大家大笑一場。讓每個人都覺得我這一趟旅遊不虛此行。」告別式後,大家到庭院把我的骨灰灑在大樹下當作肥料。因為我知道,經過三代以後,沒有一個子孫會認識我的。

22.林芳郁,台灣著名心臟外科、血管外科、急診醫學醫師,曾任台大醫學院外科部教授、急診部主任、台大醫院副院長、院長、急救加護醫學會、台灣醫學會及公立醫院協會的理事長、行政院衛生署長,現任台北榮總醫院院長,出掌兩大龍頭醫院造成轟動。他在台大最有名的事蹟之一事推動醫生拒收紅包,自己也以身作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