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份閱讀筆記:《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第218頁~第227頁

【2022年12月份閱讀筆記:《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第218頁~第227頁】

1.如果,你們認識我,會知道死亡一直是我渴求的時刻,因我深信,自然的生命終點是我在世的任務已完成,而一生的的勞苦也可以安歇的時刻。我從來不希望是苟活,我希望是痛快地活一場,痛快地感受愛、領悟,然後,寧靜、無悔無憾地死亡。......↓

2.所以請別擔心放手讓我離開人間是狠心的決定。我不希望有任何人工的維生器佔據我的身體,禁錮我的靈魂。能夠在寧靜中如沉睡般死去,是我最大的盼望。我一個人來,終將一個人走,但這走向死後世界的道路,我相信光與愛會指引我靈魂回家的方向。

3.在我有限一生,我感謝遇到許多良善的人們,有著美好的奇緣,很棒的相會。我的一生真是與許多人會遇,分享著彼此生命故事的起落與悲歡,曾經一起流淚、一起笑、一起感受、一起靠近,也一起為這世界能有更多愛的流動與體會,付出過自己。我們都以無比勇氣,接納自己的恐懼,如實走過生命中每個大小不同的關卡與挑戰。這一份相遇的記憶,記得的人,無論我在哪裡,都將記得。

4.然而,不記得我的,即使再多的叨擾,也不會真的在他心中留下什麼。所以,不要去叨擾那些匆忙的人來悼念我。我只希望,若最後有一個星期的悼念時間,我希望和真正將心帶來的人,有最後溫暖的相聚,然後道聲珍重別離。

5.那時,我的靈魂將會在你耳邊以風聲輕聲對你說著:我先走了,在世的你,請帶著我的祝福,繼續過完你美好的一生。謝謝你給過我愛與包容,謝謝你給過我鼓勵與幫助。人世一趟,我們真的無法只靠自己,這一路有太多人的愛與支持,還有神的慈悲與療癒,讓人生雖有驚險,波瀾,跌落,但也總是還有看顧、保守與扶持。我們總在衝突與拉扯中,讓心靈真實地茁壯,也讓生命愈趨成熟沉穩。

6.在這要離去的時刻,我們仍有不捨,也會因別離而忍不住哀傷,這是來自我們都曾真心付出,也彼此相愛。我相信,這一份愛是永恆的,當你在心中想起我們的相遇及過去的記憶,你的內心便會再次感受到在那些回憶中,我們是如此靠近與信任。而我的靈魂會為你祈願,雖然我先行離去,但這份愛將繼續在你心中溫暖你,陪伴你走完你生命的往後旅程。

7.蘇絢慧,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與各助人單位、基金會及協會長期合作開辦專業訓練課程、生命探索與成長課程。專長於失落經驗探索與悲傷轉化、自我情感滋養照顧與生命傷痛療癒的主題上,舉辦各類工作坊、演講與社會哀傷文化改善的宣導活動。推動足跡遍及台灣各地,目前也與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專業機構合作發展滋養華人心靈工作,落實善生、善終、善別、善待的生命課題學習。

8.接觸高山至今二十六年,我登上世界各洲最高峰,包括歐洲的厄爾布魯斯峰、非洲的吉力馬扎羅峰,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北美洲的麥肯尼峰、大洋洲的查亞峰、南極洲的文森峰,當然也沒錯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9.這份對山的熱情是高中時埋下的種子。當時為了親眼目睹夢中出現過的雪景,參加救國團的登雪山活動,得到很棒的體驗,於是開始攀登國內各大山岳。每次站上頂峰看到的美景,都給我大大電力,讓我想爬得更高、看得更遠,因此一九九五年我首次挑戰珠峰,幸運成為首位成功攀登聖母峰的華人女性。

10.事實上,原本我前一年就要挑戰珠峰,那時由於時間過於倉促,來不及參加行前特別訓練,加上工作無法離職,只好作罷。那支我無緣的隊伍,後來發生不幸,有位夥伴拾方方在惡劣天氣下勉強登頂,結果沒能順利回來,這件事給我不小的震撼。在國內登山時,「死亡」的感覺不曾在我心裡浮現,因為我們一定做足行前準備、配戴充足裝備,但是去爬珠峰,是我第一次接觸生死狀,也就是我們必須事先寫好遺書,並且註明是自願參加,若發生不測,同意就地棄於冰河裂隙。

11.因為六千公尺的高度是直升機飛行的極限,但珠峰是八千多公尺的世界高峰,救援上有交通的死角,若生命垂危仍至於無法挽回,也無法保證能夠順利將人揹回基地營,這是立生死狀的原因。

12.交通的限制、山友出事的前例,讓我必須準備面對「死亡」這件事。一九九五年我邁向珠峰,必須對抗日夜溫差達六十度的環境,即使我預先接受許多訓練,但環境畢竟大不相同,那種艱辛過程一言難盡,氣候、體力都讓我處在生命瞬間消逝的危險中。

13.再厲害的登山者,依舊無法掌握天有不測風雲,二〇〇七年我在南美洲登阿空加瓜峰,第一次登頂時,在五五〇〇公尺的營地,因隊友回到基地營補運,所以只剩我獨自一人,卻遇到了生平最恐怖的暴風雪,整整被困了兩天。這暴風雪非常強,帳篷外部甚至被吹破、僅剩內帳支撐,心慌意亂的我原本想衝出去,但風雪實在太大,那時真以為自己死定了,哭了一、二十分鐘。

14.但後來想,哭也沒有用,除了祈求老天給我一個機會,我必須做好所有能做的準備,把衣服穿到最暖、煮東西讓自己吃飽以免失溫;此外,我透過抄寫經文穩定情緒,讓心情平靜下來。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幸運的是,它沒有持續三、四天以上,雖然風大,但雪量不算特別多,因此得以撐過這兩天。

15.這經歷也改變我的人生觀,變得更加豁達,因為生死真的無法完全操之在己,因此我必須珍惜能夠把握日子,去做我認為有意義的事,這是我現在積極演講推廣登山教育的動力。許多人提到山,就跟危險聯想在一起,為了避險而不去接觸。但我認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風險,會老、會病、會死,何不把握當下做各種嘗試,而不要到生命的末端,才費盡心力做各種醫療嘗試,或自怨自艾很多心願來不及完成。

16.登山時曾遇過一位國外山友,她罹患多發性硬化症,一般人可能會自我限制,這個、那個不能做,但她認為既然無法痊癒,那就成為第一個完登世界七頂峰的病友,多酷的想法!

17.西方人比較能用正向思維看待困境,在南極洲攀登時有另外一支外國隊伍的三位隊友迷了路,眼前所及都是白茫茫一片,無從找路,幸好他們使用無線電求援,我們在基地營的人透過製造很大聲音等方式,試圖引導迷路隊友,後來終於順利找回。我們的外國嚮導那時的反應是:「迷路是常發生的事。」但我能想像,多數東方人恐怕會負面思考:「早就叫你不要去冒險。」面對風險與死亡,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18.過去我勇敢追逐登山的夢想,現在我更希望成為造夢者,讓更多人認識山的美好,願意去親近山林,如果有天剩下有限的生命,我希望能像電影《一路玩到掛》那樣,不要在病床上浪費我最後的時間,我會繼續推廣山林教育到掛,那麼此生也無憾了。

19.被稱為「世界第一登山女傑」的江秀真,二十四歲就攻上海拔八八四八公尺的珠穆朗瑪峰,成為台灣首位攀上聖母峰的女性,同時也是全球首位兩登珠峰的女性。三十四歲考入玉山國家公園,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巡山員。從二〇〇六年開始,攀登七大洲各洲的第一高峰,終於在二〇〇八年三十七歲時登頂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峰,完成七大峰攀頂,且是首位由南北兩側完攀的華人女性。

20.最難忘的經驗是二〇〇七年登頂南美洲阿空加瓜峰,在五五〇〇公尺高處紮營,隊友下山補運,江秀真獨自留在帳篷內,遇上暴風雪兩天兩夜,孤獨體驗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滋味。當時連遺言都錄好了。她向老天耶祈禱:「如果祢饒我一命,我一定會好好奉獻社會,做個有用的人。」歷劫歸來,這位探險家體認「每個人都有在世間上的使命跟任務」,領悟到必須用學習、謙卑、敬畏的心態去登山。現在她致力推廣登山教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