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份閱讀筆記《我們》:第116頁~第133頁

【2023年03月份閱讀筆記《我們》:第116頁~第133頁】

1.我們是很不一樣的兩個人,尤其在做事的方法上:我習慣了計畫和條理,你總是隨性和自由;我的工作行程得仔細寫在行事曆上,你的班表事務卻能輕鬆安排在腦子裡;我沒有空間概念,只能死記路名和標的物,你只憑東南西北,就能精準找到目的地。結婚之初,我們常不適應彼此做家事的方法,你覺得我的方法笨拙,我覺得你做得不徹底,但在多年的一次次磨合中,我們慢慢學會如何相依取暖,儘可能不讓自己的刺傷到對方。......↓

2.記得有天在女性小說的課程中,談到了丁玲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記》,學生討論到愛和喜歡的差別,大家的結論是:愛是懂得為對方著想,甚至甘願委屈自己而為對方付出。的確,愛的實踐遠比愛的言語來得真切。又有一天,在分析《袁瓊瓊的極短篇》「今生今世」後,學生好奇追問老師和師丈的愛情故事,這樣的話題總是學生的最愛!那天下課時,淨伃來問我:「老師,師丈沒有求婚,你會不會遺憾?」我當時沒有回答,但其實我想說:一個人能默默替我做二十年我不喜歡做的事,還有什麼好遺憾的呢?二〇一四年九月四日

3.聽到門鎖轉動的聲音,建和散步回來了,他提著兩個家樂福提袋的吃力身影出現在門口,然後把袋子放在地板上,我看著那兩袋「戰利品」,壓制即將爆發的火山說:「你又買了什麼?家裡還有很多水果啊?」、「今天好不容易有『金蕉伯』的香蕉,橘子很漂亮,我只買了四個,蘋果也很新鮮,可以放著不會壞,葡萄特價,買一送一,還有,你最喜歡吃的石榴......」他一邊拖鞋,一邊笑嘻嘻地如數家珍。

4.香港導演黃真真的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敘述女主角何蔓因車禍受傷,在最後的人生歲月中,腦部逐漸退化而失憶失能的故事。其中許多情節,活生生再現那段我陪建和復健的日子。建和出院後,長達一年的時間,我們每週四下午都去榮總進行心理社會復健的課程,電影中,何蔓的前夫謝宇陪她去醫院做的智力測試,我們也做過多次,從時間、地點的認知,到數學的加減、語詞的理解、邏輯的建構等。

5.其中記憶力的測試,總是最令人沮喪的部分,通常治療師會先說出三個不相關的詞,如樹葉、公車、橘色,過一陣子再請測試者回憶說出來,而這部分,建和和何蔓一樣,總停在問題上,腦子一片空白,直到一年課程結束,這題他仍無法正確回答。另外治療師要求的回家功課,還包括每天生活的紀錄,以及讓他晚間回想當天三餐的內容,睡前我們會躺在床上練習,但常常我問得煩躁,他想得辛苦。

6.人的記憶很奇妙,許多文學和電影都探討過時間與記憶的主題,欣賞這些文藝作品時,做為讀者的我們,總伴隨著嘆息和驚訝,但當這些情節成為生活片段,身處其中的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椎心之痛。記得建和在榮總住院時,有位三十歲左右的男病患,他母親每天陪他去復健中心治療,有次我看到他母親躲在柱子後,測試他找不到人的反應,後來他母親無奈地提到,兒子病後就只記得母親,不認得妻子,於是妻子離開了他。

7.也像我們常聽到的老人失智故事,老人不認得女兒,問她:「小姑娘,妳叫什麼名字?」這些傷心的故事,問題都出在記憶。記憶是彼此共同經驗的累積,雙方情感便建築在這些共同記憶上,如果有一天,這些記憶消失,就如同銷毀了共同生活的檔案,從彼此的人生撤離。如果老人失智是親人的逐漸離開,那麼腦傷失憶則是瞬間消失,讓一切歸零,摯愛成陌路,情何以堪。

8.在建和的記憶中,他遺落了許多生病前後的短期記憶,但他最在意的都一直牢牢附著,未曾忘卻,正如他不曾忘記我、翩翩和攝影。

9.他生病前的經歷、我們過往的生活,甚至大學時的點滴,都完整清晰地收納在他腦裡,但病後歲月的記憶,卻如同破碎零散又隨意堆放的檔案,有時找得到,有時不見踪影,有時又錯置拼接,他生活中的挑戰,以及伴隨而來的挫折沮喪,並非一般人能想像,而面對他生活中的細瑣雜事,也不斷地考驗我的耐性,我總在再三提醒之後,無法控制自己愈來愈差的態度和語氣。

10.這是一個生命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個帶來幸福和圓滿的故事。在等待豐收和團圓的仲秋,歷經三十多小時的努力掙扎,她以一聲響亮的哭泣,宣告,翩然來到。

11.曾經是超音波螢幕上閃爍跳動如星子的光點,曾經是胎心音擴音器中怦怦急敲如鼓的心跳,曾經是超音波螢幕裡圓圓的顱骨、長長的脊線,也曾是舞動手腳輕拍媽媽肚子、回應爸爸溫熱手掌的小生命。

12.就在,色彩絢麗的時節,祝福洋溢的日子,生命的落點,不偏不倚,偏偏就是翩翩。二〇〇二年二月五日

13.曾問姊姊:「你覺得親子間的情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她給我的答案是,後天培養的。在之後當母親的十多年間,我慢慢驗證了這個道理,母女的關係是一次次衝突妥協的磨合過程,就像翩翩小時候,我們倆常玩的一種角力遊戲。這遊戲的靈感來自日本的相撲,兩人面對彎膝赤足站在地板上,先有個儀式,抬左腳、抬右腳、雙腳齊跳,然後兩人以身體相互推頂,力氣不足節節後退者為輸,對抗過程中,巧勁往往比蠻力有用。我和她之間的角力賽,從她尚未滿月便開始了。

14.翩翩快滿月時,婆婆叮嚀我,不可以一哭就抱,不然之後很難帶,我謹記婆婆的交代。有天黃昏,我在整理東西,翩翩躺在大床上嚶嚶地哭,我試著讓她哭久一點,看能否哭累睡著,所以經過床邊,也沒有理睬她,她繼續哭著,但愈來愈傷心,聲音愈來愈大,我在她的哭聲中掙扎,游移在不忍心和狠下心之間。過了好幾分鐘,她的小臉開始漲紅,我躲到房間角落,不讓她看到我,但這孩子脾氣很拗,她的哭聲讓我坐立不安,發熱冒汗,愈來愈煩躁,最後我無法放任她再哭下去,只好抱起她,坐到床邊,當我一坐下,她便停止哭泣,吐了一大口奶,然後沉沉睡去。

15.我抱著累壞熟睡的她,疲憊沮喪喃喃地說:「你的個性怎麼這麼強啊?這樣以後會很辛苦......」這是我發現她的第一個性格特點─不服輸,但也預想到在她往後的人生中,學習面對挫折失敗,將是重要的功課。我們之間的第一回合角力,我太輕敵,輸得潰不成軍,沒想到小嬰兒竟有這麼強的堅持力,寧可哭到吐,也不妥協,而這是我了解她的開始。

16.那段日子裡,翩翩從台北回基隆的頭幾天,建和打電話給她,她開頭的第一句常是:「我要回家!」我們向她解釋,爸爸媽媽要上班,她不能一個人在家......但她不聽也不回應,直接把電話交給阿嬤,然後走開。這種無言的抗議,讓我感受到她內心的絕望,我知道當她了解「我們家」和「阿嬤家」的差別,便已有了「歸屬感」的需求,我不願這種「被遺棄」的無助和無力,在她心上留下陰影(雖然之後我發現這陰影已或多或少地存留了),而當她回到我身邊,我們之間的角力開始短兵相接。

17.對小班的孩子而言,遊戲是無所不在且沒有止盡的。每天洗完澡到睡前的這段空檔,從穿衣服開始,遊戲便已展開,有時她的要求是玩一個遊戲,穿一件衣服,常常是角色扮演和生活模擬的活動,有時衣服還沒穿完,她便跑到客廳,和我玩起抓小孩的遊戲。但這種情形常會失控,因為玩得太瘋,無法收拾情緒乖乖睡覺。

18.有回該睡覺了,她還沒玩夠,建議到客廳「續攤」,被我拒絕,她很生氣,決定不理我,一個人到客廳去玩。當她離開臥房,我開始猶豫,到底該不該跟出去,怕客廳太黑她會怕,也怕睡衣太薄她受涼,「去」或「不去」在心裡百轉千迴,但我告訴自己,這次若妥協,以後便很難訂「規矩」了,於是我盯著時鐘,忍著心裡的不安,豎起耳朵聽客廳的聲響,大約僵持十分鐘後,她終於推門進來,一臉憂傷伸出雙臂要抱抱,説:「媽媽,你不愛我了?」我趕快把她摟進懷裡,輕輕哄她入睡。做個理性的母親,真不容易,就像玩角力遊戲,若要有效施力,不傷對手,且順利達陣,真得沉住氣、用巧勁,拿捏分寸。

19.那天晚上,我去幼稚園接她,老師特地出來問我,早上是不是來不及幫翩翩梳頭,於是我把事情原委告訴她。回家後,我沒向翩翩追問學校發生的事,她也沒主動提,但從那次之後,她不再要求綁不對稱髮辮,也較能平心接受我的建議。這次我試著避開和她正面衝突,在提醒之後,便讓她自己面對問題,我想,成長的路本是崎嶇不平,跌跌撞撞在所難免,適時放手,讓她試著自己應對,甚至從錯誤中學習,體會應更深,也更受用。

20.人際關係的和諧,需以溝通奠定基礎,但對於身邊的人,我們卻常「偷懶」,總以為彼此的理解和默契理所當然,而父母對孩子,也常犯「自以為是」的錯誤。就像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中的一段對話,妻子抱怨丈夫不懂小嬰兒的哭鬧:「你根本不懂小孩!」丈夫卻理直氣壯地反駁:「我怎麼會不懂小孩?我也是從小孩長大的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