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份閱讀筆記:《夏韻芬的說話課》第128頁~第150頁

【2024年01月份閱讀筆記:《夏韻芬的說話課》第128頁~第150頁】
1.四、觸覺:指的是握手的溫度、柔軟度跟力道。眼神接觸也是一項重要的觸覺。......↓
2.五、味覺:成為一個有味道、有魅力的人。
3.六覺,就是心裡的感覺。請試圖看出對方的非語言訊息。
4.掌握「虧欠」也是一種藝術。有時候,我們喜歡兩不相欠,或是我不欠人,但別人可以欠我。
5.用讚美啟動正能量:請你學會讚美別人。真正的社交高手,並非舌燦蓮花,而是讓人覺得跟你相處非常愉悅。我可以學習怎麼稱讚別人,但前提一定要發自於真誠。
6.找一段文字,試著用感情說出來。聽聽自己的聲調,覺得自己感動嗎?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7.儘管戴著口罩,但對著鏡子,比較一下微笑與不笑時的臉部線條。你能看出兩者的差異嗎?
8.今天就找一個身邊的朋友來讚美。觀察一下,他被你稱讚之後,有什麼不同的反應?
9.說出不傷人的真心話:只要能理解對方說話的弦外之音,就可以駕馭人際關係。大家對於真話的誤解,好像說真話,一定要「不吐不快」,真實反映當下感受(情緒),孰不知,這樣的真話,不僅失真,而且傷人。
10.說事實,不要夾雜太多形容詞跟情緒→「實話告訴你啦,就是因為你都不會巴結一下我們長官,你身材又沒有誰好,然後你的演講費比較高,所以,我們今年就沒有跟你合作。」這句被「心直口快」包裝的實話中,有事實,也有批評。分辨出來後,對事實部分,可以改進,但若是批評不實,就未必要接受。
11.還有一種情況是人前批評,但背後反而說讚美的話。主管會習慣性提醒下屬「可以再努力一點」怕下屬過於自信,父母及師長總說「一次成功不是永遠成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過度吝於表達肯定,也會引發後遺症,是一種「羞辱創傷」。
12.說話要說別人需要的,不是說自己想要的。特別不要以為自己是在「說真話」,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13.小心使用「為什麼」。這個字眼通常帶有指責意味,盡量避免。「為什麼」不是一個好問題,而且對方也不會針對你的問題好好回答,如果把「為」拿掉,用「什麼原因讓你忘記交作業?什麼原因讓你沒有拿到案子?」大家會比較容易回答問題。
14.溝通的基本概念是,先陳述事實,然後說出感受,再提出需求。事實必須精準,最好不帶形容詞或情緒字眼,才不會因聽的人不同,解讀成不同的意思。
15.說出感受,避免情緒勒索。「如果我變成神經病,都是你們兄妹害的,每次電話都不接。」這就是情緒勒索,只會讓對方陽奉陰違。
16.陳述事實,再加上感受,最後提出你的需求,這樣,對方可以清楚知道你的期待,也會開始出現執行的動作。例如「是甚麼原因,讓我們每個月都無法存下錢?這樣我們就無法在孩子出世前,存到買房頭期款。我擔心,大肚子後再來找房搬家,可能是風險,如果孩子出生了,目前的房子一定住不下。」接下來,雙方可以就目前頭期款金額、期待每月存多少錢,進行有效討論。
17.大家都期待「打開天窗說亮話」,有人希望「說話不要拐彎抹角」,事實上,在很多時候或社交場合,直白的將話說出來,往往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考慮清楚再開口,很多主管都認為說話是「對事不對人」,只要講「該講的話」,不必浪費時間照顧別人的感受,但事實上,工作做不好,都事「人的因素」。
18.服務業的根本,就是心情。對部屬說話要特別當心,每個字都附帶著鼓勵、肯定、否定甚至摧毀的訊息。就像有時資深員工會對新進者說:「這麼簡單你都不會?」這句話就偏離「就事論事」的目標,對聽者來說是很大的否定。
19.善用反問,如果你真的不會說話,那麼,請你多多練習用問句引導,利用「你認為...你會...」的語句,讓他自己去套入狀況,來發現自己的問題。反問,通常可以找到最佳答案。
20.我常常聽到父母告訴孩子「我不會害你的啦,我都事為你好」,言談間流露出自我中心主義的優越感,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孩子或是別人都是錯的,結果反而引發孩子反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