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份閱讀筆記《健康靠自己》第242頁~第257頁◎李豐醫師】
1.我們在台灣,距離車諾比爾遠,起初以為事不關己,新聞報導也接二連三傳出一些專家的保證,說甚麼台灣一定不會被波及的;可是,當時南部異常乾旱,大家盼望下雨,雨又不來時,曾引得很多人抱怨。兩個星期後,雨終於來了,卻同時把「車諾比爾風暴」的悲哀與恐懼的情緒也帶了過來。......↓
2.原來,攜帶了車諾比爾輻射塵的雲霧,一直就籠罩在世界各地的天空,萬事俱備,只欠下雨。台灣有關當局,從5月7號開始,每天都從雨水中、牧草中和蔬菜中,測出含有微量的各種來自車諾比爾的輻射物質。雖然專家們都說含量很微,卻同時勸告要少淋雨,蔬菜水果也要多加清洗,可見,雨水中的輻射物質的潛在危險,還是不能避免的。
3.對於任何其他的致癌物質,都有辦法刻意去避免它,只有核能輻射,我們就真的束手無策了。
4.我們台灣,沒有別人的科技水準,也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搬遷,卻有密度極大的核能發電廠。小小一個台灣島及有三個核能發廠、六組機組在運轉;但是,安全措施卻處處出紕漏。
5.台電曾無奈表示,從民國73年以來,空浮現象一共發生274次,其中核一廠117次,核二廠51次,核三廠106次,但都程度輕微,不影響健康。所謂空浮,乃裝置輻射物質的容器,有了裂痕或故障,使輻射物質飄入空氣中的意思。
6.台電已隱瞞許多事實,大空浮就被揭發了兩次,一次是民國75年1月長達半個月的空浮,另一次是民國74年9-10月間長達56天的廠外連續空浮,連廠外的輻射量都已達三哩島事件發生時廠外輻射量的17倍。
7.台電曾保證,核能發電廠絕不影響附近水域生態,可是才10年不到,核二廠附近海域的珊瑚變快要死光了,核二廠附近的魚類已經銳減。
8.車諾比爾災難中,顯得地球是如何的小,只要一處發生災難,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分享。
9.為什麼社會越進步,經濟情況越好,人的生活過得越富裕,營養愈豐富,身體卻越來越差,容易發生毛病呢?為什麼古時的人生活刻苦,營養不足,卻不會發生現代我們所常見的毛病?
10.生活在現代,文明不能不要,要改善生活品質及避免文明病,只有從觀察古人的生活型態,作為反省基礎,使體質重新調整及改變,才能享受文明又不生病。
11.學習古人勞動的生活方式。古時人曾有很多的勞動。為了溫飽,必須捕魚打獵、跳躍奔跑、耕種。所以發展出強壯的手腳肌肉。
12.由於要有很多勞動,所以要吃很多食物,不大精緻但纖維含量很多的食物,要吸很多的氧氣,使他們的消化及呼吸系統都要去做特別多的工作,使心臟、肝臟、腎臟、胰、膽、血管等器官變得特別強壯。
13.讓肺臟能夠物盡其用。
14.如果要吸氣進去把肺臟充滿,那麼,肺臟應該可以容納六千立方毫米的空氣,可是,可知道我們坐在椅子上工作時,每次呼吸只西進了多少空氣嗎?才五百立方毫米而已。這是說,我們如果都是用坐在椅子上工作的方式來生活,我們的肺臟的工作量,便只做了十二分之一而已。
15.肺臟讓我們在使用起來時,具備很大的彈性。要是有一邊生病,我們大可以用另一邊的肺臟吸呼,讓生病的那一邊慢慢治療痊癒。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坐汽車、坐電梯、坐辦公桌......這麼一來,每次的呼吸量只在五百立方毫米到一千立方毫米之間,其他部分變成備而不用。
16.現代人的肺臟,最常遇到的是感冒菌的拜訪,卻又不能請它搬出去,它硬是要住進來。要使肺臟的每一部分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隨時可以派上用場,那就必須常常去用它,常用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古人,恢復勞動的生活方式。
17.運動增強抵抗力。古人的勞動是為了生活的需要。現在生活的需要不用那麼艱困,所以勞動便變成了運動。勤加運動,不只肺臟彈性增加,其他所有臟器、肌肉、血管的彈性都會大大增加,疾病也就比較不容易侵襲。
18.爬山成了習慣以後,身體變好了,毛病減少了。最近幾年,由於增加了運動量,竟幾乎一次感冒都沒有再上我身。甚至感冒流行時,同一辦公室的人都紛紛感冒時,我仍沒有感冒。這說明勞動或運動量越少的人,越容易感冒。
19.也可以說,感冒是缺少運動或勞動的人的警鐘。感冒了,便表示體質變差了,運動量太少了,必須警惕,趕快增加運動量了。我們祖先的身體構造,是為了要適應當時的生活而設計的,由於他們要有那麼多的勞動而發展出來的那種身體結構。所以如果要保持他們的健康狀況,就只有增加運動量。
20.謹慎選擇運動的方式。
留言
張貼留言
我是陳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