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18年代+壹電視+1025三立 七都「小宅化」明顯!高房價「1千萬僅能買1房」!高公設比不好賣?雙北逾7成賣完新案公設比35%內
【1018年代+壹電視】
有了自己的窩,每月省點花、付房貸也心甘情願,其實七都的1房產品交易占比都增加,雙北桃園近5年1房交易量占比都成長了4%以上,新竹縣市成長7%,台中1房住宅交易熱度上升更顯著,等於每7間交易就有1間1房,台南高雄也都有微幅成長。高房價時代精華區蛋黃地段,千萬買1房真的不意外。
聯勝房屋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 表示:格局才1房的這種產品,竟然就總價已經快要到一千萬了,你看這都開998萬。竹北市那一帶,哇!你看,總價988將近1千萬,使用空間加陽台才9坪多。
以竹北市來說近4年來房價漲了兩到三倍,原因不外人口正成長,加上竹科消費能力強,如果雙北的話,1千萬能買的房就更少。
聯勝房屋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 表示:1千萬在雙北也不是說買不到,就是可能要屋齡40年以上,使用空間可能非常小、權狀10坪不到、使用空間才幾坪的這種小套房或凶宅。
1房負擔相對輕,加上新青安政策,家庭結構變化,都是帶動小宅市場接受度變高的因素。
【1025三立】
明亮大廳、健身房,豪華泳池,享受這些高級公設,代表壓縮到實際居住面積,再加上管理室,樓梯、走道、電梯都算進去,精打細算的購屋族大多傾向公設比愈低愈好。
記者劉至柔:這間公設比在35.57%,不過其實今年台北市成交的建案,有高達7成都是在35%以內。
房產專家陳泰源:它是小坪數,可是基地小,然後一層才6戶,現在你看到的新房子,公設比基本上起跳都是35%以上,也就是比如說你1000萬你可能就有三分之一的錢全部通拿來買公設。
購屋民眾對高公設比相當敏感,建商也知道,規劃就會有所顧慮,今年前3季,雙北市新成屋、預售屋建案平均公設比,台北市35.4%、新北市34.2%,和去年維持平盤,專家認為公設比的黃金比例落在30%至33%。
房產專家建議,買家得再自行權衡,考慮舒適度便利性,才會是最佳選擇。
【七都「小宅化」明顯!高房價「1千萬僅能買1房」!高公設比不好賣?雙北逾7成賣完新案公設比35%內】
「與其繳房租給房東最終還是租客,不如繳貸給銀行最終變屋主」這個說法/話術,真的是見仁見智。畢竟這觀念的鞏固,也是造成高房價的間接因素,何況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買房,而且預算不足硬買房所要承擔的痛苦,就是刻苦生活與居住面積過小或太偏遠。
以新聞中的個案,
購買權狀不到10坪、使用空間6至7間的小套房,北市中山區總價僅六百多萬元(屋齡應該超過40年以上)、貸8成等於約貸500萬元、30年期攤還等於每月本利約2萬元,看起來負擔不致太重?而且,若以租金行情來說,高檔精緻裝潢的小套房,月租金也差不多如此,所以,如果「租金行情」與「本+利房貸」之金額相當的話,換作是我且有預算的話,只要屋況與格局別太糟、屋齡別太老,也會選擇買。
反之,這也是許多有錢人寧可租豪宅也不願買豪宅的原因。話說,竹北的房價是怎樣?使用空間加陽台不到10坪的小宅開價就要998萬元也太可怕。
公設比同樣一體兩面,
有人認為,新房普遍公設比高,千萬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錢都花在公設上,因此喜歡高CP值的老舊公寓,只要避掉頂樓、樓梯別爬太多階並降低漏水機率就好。特別是「非獨居」者往往對居住空間有起碼需求。
可是像我,考量老舊公寓的維護成本較高、土地持份較多每年地價稅較貴、倒垃圾還要配合環保局等垃圾車,且小套房的租金投報率較高、低總價往往容易賣出高單價,只要公設比能控制在多數人可以忍受的範圍內就還好,也就選擇電梯小宅囉~
而別的專家,認為公設比的「黃金比例」落在30%至33%,我則是持保留態度。對我而言就是愈低愈好,因為實務上,公設使用率偏低是常態,維護也有成本,所以建案還是著重在格局、建材等品質上,其餘愈陽春愈好。當然若能像日本,連陽台都不計坪的實坪制最好。
最後想說,
我對於一個理想國度的想像,應該是「人人有房住」,因為居住是基本人權,而非「人人名下皆有房」(也因為這個我認為是錯誤的觀念才導致政府推出新青安炒房政策);也就是說,如果台灣也能像日本一樣「租屋也能安身立命、人生這輩子未必非得買房不可」的話,那該有多好?這才是居住正義,不是嗎?
年代新聞→https://www.eracom.com.tw/EraNews/Home/Life/2024-10-18/1760720.html
壹電視新聞→https://www.nexttv.com.tw/NextTV/News/Home/Life/2024-10-18/1760717.html
壹電視YT→https://youtu.be/WqVAty7W_44
年代+壹電視記者-林室達、黃淑芬
三立YT→https://youtu.be/dUNndihh2FI
三立記者-劉至柔、鍾昀叡
留言
張貼留言
我是陳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