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限貸劍指投資客?最強房仲第一線觀察


241019經濟日報 限貸令後房價跌不跌?驚傳上百房仲集體睡公園?換屋族這下慘了

標題很聳動,內容很文青,至於專不專業,讓各位評分吧!

以下文字稿是主持人採訪我之前給的訪綱之我預先做好的功課,但這跟實際受訪時講的還是有些不同,尤其是看到某些網友對我的表現給予肯定留言,讓我備感溫暖。(還有,本集錄影日期是9月26日,直到10月19日才播出,因此後來宣布「無辜族群之豁免」純屬時間錯置,尚請見諒)

接下來就開始吧!……↓

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名下有房者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央行此舉被稱為是「央行史上最重房市管制措施」,行政院長卓榮泰更說,是打炒房不是打房。到底這樣的管制措施那些族群會受到衝擊,真能讓首購族安心買房嗎?

{Q:央行打房打到哪些族群?}

1.投機炒房客。

2.持有超過1間以上的多屋族。

3.多屋族的「首貸族」,比較無辜的是偏鄉有祖產得來都市討生活的,還有繼承房產,特別是繼承部分權利持分,搞不好還暫時無法處分名下房產的人。

4.先買後賣的換屋族,雖然可以簽立切結書,但房貸資金鬧錢荒,審核肯定更嚴格,恐怕被迫先賣後買。

{Q:房仲先成另類受災戶?}

1.當然,量先價行,在期待房價下跌之前,勢必要經歷過一波房仲倒店潮,這是肯定的。

2.過去4年來,銷售房子,房仲們打順風球,只要話術「房地產只漲不跌、再不買就買不起」就能賣房,甚至一堆房仲專門培養「投資客群」,因為投資客買賣的次數頻繁,而房仲吃的是交易量,自然一拍即合。

可如今,央行的第7波打炒房,讓市場上僅剩首購、新青安族群獨撐房市,成交量勢必大減。

{Q:第一戶不再有寬限期且從六都擴及全國,第二戶從六成降到五成真打到投資客?}

肯定的,畢竟對投資客而言,能做AB約來全額貸、甚至超貸最好;如今,房地產沒了「財務槓桿」的操作空間,大幅杜絕了投機炒作的空間。

不過,如果「投資客」與「這輩子沒有奢望買房,只想當人頭戶領人頭費、自備款由投資客出資合作」的話,在新青安申貸戶裡還是占有一點比例,但現在財政部也要求申請新青安的買房者得簽立「自用切結書」且事後會隨機抽樣稽查,所以這個漏洞,也算是補起來了。

{Q:跟風買台積電行情未來不再?}

1.跟風台積電設廠而產生買房動機的民眾,如果沒有自住需求,甚至根本人不住附近,就是廣義的投資客,屬於這波打炒房的對象之一。

2.不論台積電行情是否仍在,就當作還在好了,房地產也已不是「投資首選」,因為錢進不動產的門檻提高了;以1000萬元來說,多1成自備款就是多100萬元,這100萬元多好用?可投資的其它低門檻工具又不是沒有,外幣、基金、股票。

3.何況現在台灣房地產幾乎已進入「實質負投報」,房租扣掉房貸的利息,加上屋況維持等家具家電費、管理費、房屋稅、地價稅等持有稅,根本不夠cover,何況還有房貸的本金要還。

{Q:「新青安寬限期」未來會受影響?}

不會,因為政府的態度很明顯,

1.內政部長劉世芳與行政院長卓榮泰皆曾表示:不能否定新青安的立意良善。意思就是不能承認過去的政策是錯誤且失敗的,畢竟前朝也是民進黨。

2.最近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央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隨即再表示:不是打房價,是打炒房。

這就表示,政府不能承認,因為總統選舉考量而推出的新青安政策是不應該的,才由央行來替財政部擦屁股。可以看得出來,這次就是打炒房,「不能」打房價,否則,

1.與新青安政策立意相違背。(鼓勵人人名下皆有房)

2.如果真要打房價,央行就會使出升息手段了,但就是偏偏不升息。

{Q:央行頻說日本房地產泡沫、美國次貸風暴恐在台發生,這招真的有效?}

若指央行總裁打「恐嚇牌」勸人別買房,以紓解房貸資金鬧錢荒,這目的,當然有效;若指日本房地產泡沫、次貸風暴恐怕真的會發生,則聽聽就好。

因為6月的楊金龍已經測試壓力過,即使在升息3%、房價掉40%的情境下,國銀也是全數能承受的;換句話說,6月的楊金龍可以打臉9月的楊金龍。

{Q:此次已是第七波信用管制,為何先前6次房市越打漲越熱,越打越兇?}

影響房市主要的兩大因素:資金、利率。

利率:

1.央行為了保有「貢獻國庫近1成稅收」的獲利,長年刻意維持低利率政策所致,簡言之,借錢成本低,自然助長炒房歪風,資金豐沛,信用管制沒路用,房價當然愈打愈兇。

2.前6次,歷經武漢肺炎引發全球大降息導致熱錢亂竄,後來房市太瘋狂,美國又從2022年03月開始暴力升息→全球為了抑制失控的通膨啟動升息循環,偏偏台灣央行為了自身獲利而死不升息,房價自然續漲。

建商影響政媒:

政治→公然反對危老都更制定「定型化契約」等於變相幫助黑心建商坑殺地主的時任內政部長林右昌,為了「總統選舉考量」並幫建商「高價清庫存」,指示財政部推出史無前例「享有5年寬限期」的「新青安」。再度使得資金大量湧入不動產、高度集中房市。

媒體→透過輿論帶風向,洗腦年輕人「房地產只漲不跌、再不買就買不起」掀起群羊效應。

{Q:央行加重打房對後續房市造成量縮,但價格未來會跌嗎?}

主觀認為會;客觀來看則不一定。

主觀認為會跌的理由是:

1.房價確實過高,早已實質負投報,且在第7波打炒房推出之前,國泰金控最近推出《國民經濟信心》已顯示「高達7成民眾認為現在不是買房好時機」;

2.同時財政部的資料也顯示新青安的核貸戶數與金額創過去5個月來的低點。顯見,需求面減少,該上車的,都差不多上車了;不該上車的,也都上車了。

3.然而,928檔期,建商卻創史上最大推案量,金額逼近兆元,供給量暴增;

4.接下來又陸續有好幾波大量預售屋剛落成的交屋潮,供給量暴增也來勢洶洶。

客觀來看不一定的理由是:

要看剛性需求的新青安族群,是否會發現「怎麼都沒投資客了?」而嚇到縮手觀望跟著不買房,還是「都沒人買,那就是進場撿便宜(或接刀)好時機」。

不過,還是得看產品總價分水嶺,總價破3000萬元以上的產品,必跌,因為買得起3000萬元以上的人,八成是非首購的多屋族;換句話說,買得起3000萬元以上房子的人,幾乎名下本來就有房,不太可能是首購族。所以都會被這次第7波打炒房措施波及到,因此,總價愈高,跌愈慘。只剩低總價產品獨秀房市。

{Q:自住小資族想買房,現在有哪些必須留意?}

1.房貸控制在月收入三分之一以下,避免生活變生存。

2.看到的房子千載難逢。畢竟供給量愈來愈多可以預見,所以挑房子的標準要提高,最好方方面面接近滿分再出手。

3.以租待買,讓時間幫你殺價。

以豪宅為例:101/2012年,總價破8000萬元,限貸6成;110/2021年,總價破7000萬元,限貸4成;光這樣的限貸令,低利率+熱錢也沒用,豪宅已連跌10年,不買就是賺。

所以,現階段不買房,租房最划算。

經濟日報→https://youtu.be/MF-1kPvmXZM

主持人-楊凱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