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07引新聞 金龍海嘯是「打炒房」 陳泰源:房市未來10年走跌
有一些政客喜歡喊「居住正義」,並藉由發動民粹爭取選票,來獲得政治上的利益;近年的民眾黨、柯文哲、黃國昌喜歡玩這套說詞;但新國會開張,一窩蜂推出政治性的報復法案,「居住正義」更在柯氏夫婦尋覓「億元豪宅」曝光後,成為笑柄。......↓
是誰抬高了房價?金龍海嘯打炒房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9月中下旬推出「打房政策」,被認為是史上最嚴厲的措施,營建股均重挫,一個月後的今日還看不到曙光,然而這波「金龍海嘯」,到底目的為何?房仲達人陳泰源就預測:台灣房市會向下修正,未來10年都會呈現疲軟。
如果說,「居住正義」最為人詬病的是「高房價」,則楊金龍似乎劃錯重點,他把高房價的問題鎖定在「投機客、投資客」,與事實有落差;重點是,誰抬高了台灣的房價?這是問題的真正核心,是建商、投機客,還是鋼材、水泥等原物料上漲,抑或有通膨因素?
事實上,政府幾次祭出打房措施,諸如「房地合一稅」、自備款提高、貸款成數下降、縮減寬限期等,目標多是對準「購屋族」,其中不乏投機與投資客,但比例有多少?房價的長期是上漲趨勢,若無法壓低與抑制房價,年輕人買房越來越不可能,「金龍政策」能壓低房價嗎?
銀行鬧錢荒才出重手?新青安幫建商清餘屋?
陳泰源接受《艾瑞克引新聞》專訪時直指,台灣政治人物多半政治獻金是來自建商,有的民意代表本身就是建商,這都讓政府與國會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投鼠忌器;陳泰源表示,央行第7波打房政策,就是要打投資客與投機客,因為多數銀行鬧錢荒,為了讓首購族能較順利貸到款,只好祭出許多限制令。
陳泰源指出,執政黨卓榮泰內閣,目前正仿效新加坡的做法,希望人人有房子,因此提供首購族「新青安」的優惠,但對於要購買第2套以上者,就要予以抑制;換句話說,「金龍海嘯」不是要打房價,而是要「打炒房」。
「因為房價不能打,若打房價,則已經利用新青安買房的族群,發現自己的房子折價、被套牢,變成韭菜,恐造成民怨」;陳泰源說,前內政部長林右昌推出「新青安政策」,是希望實現人人名下有房屋,另一方面幫建商「清餘屋」,而新青安帶動買氣,同時拉高房價,是必然的,政府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打房價。
居住正義包括租屋,台灣可向日本取經?
曾獲時代力量提名2024不分區立委的陳泰源說,因為時代力量是國內唯一不接受建商政治獻金的政黨,所以才願意接受徵召;他指出,所謂「居住正義」,不一定是人人名下有房,也可以是人人有屋住,包括租屋。
陳泰源舉例說,許多日本人可以一輩子租屋,而不用買屋,他們在租屋方面得到法律極多的保障,比如優先續約、房東不得任意調漲房租等,可以安身立命;相對的,台灣的租屋狀況則很紊亂,市場價格不透明,惡房東或惡房客時有所聞,衍生的糾紛不少,政府與立委是時候把焦點轉到「租屋」了。
不過,立法院還在政治鬥爭,沒有明顯針對「居住正義」提出的法案;陳泰源說,對於弱勢族群、中低收入戶、或者買不起房者,政府應提供社會住宅供他們租賃,
陳泰源直指,買得起、也想買房者,房子就成為投資商品,漲價了不會有相對剝奪感,跌價了政府也不需出手救房市,「這也是我比較理想中的居住正義」。
【金龍海嘯打炒房?未來房價連跌10年?】
感謝Eric志仁哥&總主筆彥謀哥的專訪,提前給的訪綱和草擬好的回答在以下文章;但這跟實際上錄影講的內容,肯定有所不同,歡迎點選留言區的新聞連結收看完整訪問哦~
Q1.央行大動作打炒房,震撼市場,總裁楊金龍在立院報告時強調,第7波信用管制絕不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看法?
A.因為銀行房貸鬧錢荒,連首購族、自住客都受到影響,當然無法「輕輕放下」。
B.所以,「要給投資客、炒房客一個教訓」只是一個「討好居住正義選民」的表面說法,實際上只是為了調控房貸錢荒。
C.擔心「大家拚命買房」的預期心理,恐將催化房市泡沫,也只是一種「表面說法」;事實上,6月中楊金龍就曾說過,國銀壓力測試,設定條件即使在升息3%、房價掉40%的情境下,國銀也是全數能承受,因此絕對不會有所謂「房地產泡沫崩跌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暴」的情況發生,可以說是6月中的楊金龍打臉10月底的楊金龍。
Q2.新青安政策對房地產的利弊?
利:
a.可入手總價提高,從800提升到1000萬,貸滿8成的話等於可以買到1250萬元的房子。
b.年期最長40年+c.利率補貼+d.寬限期五年,等於「前5年,買(所繳的房貸)比租划算」。
e.實現「人人名下有房」的「表面理想」,實則是「幫建商高價清餘屋」的底層動機/毒藥;根據行政院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的資料,112年全台房屋自有率已高達84.5%,更別說今年113年肯定突破八成五!
弊:
a.雙北以外的低總價產品、蛋白、蛋殼區域全面暴漲!主流房型、生活機能尚可之區域,「總價千萬元以內」恐稀缺難尋、不再有。
b.一堆人高估自己還款能力的人踮著腳尖硬買房。「房貸負擔率」全國平均46.2%!北市70.69%!新北59.27%!一旦利息補貼沒了(2026年7月31日止)便開始壓力有感,再等寬限期一過(2028年7月31日起)開始感受到「租比買划算」(申請新青安累計近6萬戶,近半使用寬限期,四分之一也就是1.5萬戶使用寬期到5年),等於是,在有新青安幫忙的情況下,現在就得過著省吃儉用的屋奴生活,生活經不起一點意外,然後一旦升息、寬限期一過,就等著連環爆。
c.許多人抱持「5年後房地產會增值屆時再賣就好」的心態,可以預期屆時會有一波相當漫長的「去化供給量時代」。
因為,
預售屋:928檔期推案量直逼兆元,央行打房後縮水5成。
新成屋:還有一波波接踵而來的交屋潮,3年核發51萬戶建照!未來5年內將迎來「20年來最大交屋潮」。光是今年底前的交屋族量體就高達7.6萬戶,以台中市的1.47萬戶為最大宗,而桃園、新北則也都破萬戶陪榜,將成前三大受災縣市。
中古屋:第3季中古屋市場待售存量突破10萬戶,創下歷史同期次高,而且不排除第4季還可能繼續增加。
Q3.當「限貸令」變成「減降令」對房地產的影響?
光是貸款成數減降,就足以造成房地產「連跌十年」的條件!以豪宅客來說,買房是投資、是置產,金錢只是數字,不是問題,但你看看……↓
以台北市為例:
101/2012年,總價破8000萬元,限貸6成;
110/2021年,總價破7000萬元,限貸4成;
尤其是限貸4成的時間點,縱然遇上全球超低利率、熱錢亂竄也沒用,讓豪宅續跌、前後連跌超過10年,不買就是賺。
再以豪宅為例:
根據業者統計,第7波打炒房推出前,10間豪宅交易有超過6筆現金買、不貸款,而且,單價幾乎與低總價、高單價的小宅相去不遠甚至相當。
如今,2024年9月,總價7000萬元不變,從4成再降1成變至3成,我反而認為是「利空出盡」。因為對有錢人來說,豪宅是滿手現金要有可以放錢的投資工具,所以不屑貸款。
當然,低總價(新青安)與蛋黃區(銀行敢放貸)相對有撐,其他已經顧不著那麼多了。
Q4.房價是否鬆動?高雄建商「破產倒閉」3戶億元豪宅打折也賣不掉,房地產是否開始變天?
我認為是的,直到第7波解禁前,依照過去房地產的歷史經驗,豪宅光是限貸就連跌10年;再看目前房市,資金卡關(銀行法上限三成規定)、利率提高(民間銀行自主升息、以價制量)、供給暴增(每年約10萬戶的大交屋潮、新青安寬限期結束後的斷尾拋售潮)、需求驟減(少子化、躺平族等繼承),怎麼看都是利空齊聚、烏雲密布,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就是「那一道閃電」,現在已在「下雨中」。
Q5.47.5%民眾認為現在不是賣房時機,年輕人是否該買房?
A.國泰金控做的「國民經濟信心調查」,在第7波打炒房政策祭出之前,已經超過7成民眾認為「現在不是買房好時機」。
B.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2024年第1季,全台房價所得比已突破10年大關達10.35,北市是16.08、新北13.36、台中12.33,其他都則落在大約9字頭。跟世界銀行認定的正常數值應落在6以下已超出許多,顯見台灣房價不合理到離譜地步。
C.因為財團與建商掌控著政客與媒體,才導致我們始終圍繞在「該不該『買』房?這時機可以進場嗎?甚麼時候可以『買』?」其實,總是聚焦在「買」這件事情上,這思維並不健康。
以鄰國日本為例,日本國人從不認為「人生一定要買房不可」,因為他們有非常成熟穩定的租屋制度。我也認為我們應該仿效日本「借地借家法」,讓「租屋也能安身立命」;如此一來,房價漲跌再也不關我們的事了。
Q6.居住正義是否只是一句口號?
是啊?不然台灣政客們有種推行日本施行超過30年穩定制度「借地借家法」給我看看啊?在沒有遇到惡房客的前提下,房東沒有極其重大理由不得任意收回房子,房客享有優先續租權可以租到天荒地老,房東必須有憑有據才能漲房租。
但政府絕對不會去做的,因為他們就是不希望台灣的租屋制度健全,畢竟政客們的主要政治獻金來自財團與建商,造成他們營造的「居住正義」概念是「人人『名下』有房」,才會推「新青安」鼓勵人人背房貸;無奈「新青安」沒有附帶「嚴格財力證明」審核機制,導致一堆人將來本利攤還時的房貸金額,恐怕跟月收入差不多甚至超過,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總之,我認為的居住正義是「人人有房住」,
也就是:「弱勢族群」由政府安排收容,「中低收入戶」可用便宜租金承租社會住宅,「買不起或不想買」的可以租得超級安心,「買得起、想買房的」便任由市場自由機制,暴漲時不會有相對剝奪感、暴跌時政府也不需要出手相救。
這,就是我認為的「居住正義」。
引新聞→https://innews.com.tw/197035/
引YT→https://youtu.be/6US1KxzImpc
總主筆李彥謀/專訪
留言
張貼留言
我是陳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