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15ETtoday房產雲 央行打房雙滿月將至 資深房仲:小毛頭開始撤了
央行打房至今近2個月,資深房仲表示,雖然交易量縮,但並非全是壞事。他說:「過去幾年,大家覺得房仲好賺,一窩蜂跑來做,新手業務亂簽委託,把市場搞得亂七八糟的,而在2個月前政府打房後,市場量縮,也開始慢慢剔除很多從業人員了。」......↓
先前媒體報導,據內政部資料,截至今年8月國內房仲店數達9072家、仲介人數高達7萬2865人,雙創新高。對此,就有網友好奇,「房仲那麼好賺錢喔?那麼多人搶著去做!」引發熱議。
資深房仲、東森房屋台南成功海安加盟店東黃家珅表示:「過去幾年,房市價量齊揚,市場大好,大家覺得房仲好賺,一窩蜂跑來做,新手業務亂簽委託,把市場搞得亂七八糟的。」
黃家珅接著表示:「9月19日央行打房之後,市場確實量縮,但也變得更健康健全,這2個觀察下來,剔除了很多房仲從業人員,政府調控房市也並非全然是壞事。」
資深房仲、聯勝房屋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表示,所謂「亂簽委託」,其中一種模式較常發生在直營店,「因為他們有保障底薪,但也有一定的KPI,像是不成交沒關係,但一定有開發量,這時可能會有仲介跑去找根本沒要賣房的屋主,說服屋主們開天價出來,試試水溫,而若一個不小心賣掉了,就賺到了。」
陳泰源說,房仲素質參差不齊、亂象不少,而這波打房之後,房市反轉,確實可能開始淘汰掉一些不適任的同行,但相對地還是會有人抱持「賭賭看」的心態繼續撐。
【央行打房雙滿月將至 資深房仲:小毛頭開始撤了】
我從業目前累計14年多,算是只經歷過一次向下修正(2014~2019),此刻如果確定算開始下跌的話,那就是準備體驗第二次。所以經驗仍不足,判斷未必準確,各位參考就好。
房仲業,
不怕房價跌,只怕買賣雙方拉鋸、僵持導致交易量縮。目前,未來一年,至少半年,應該就會是這樣的情況,也是房仲們最辛苦的階段。當年的我,逆流而上,發現事倍功半,所以我現在懂得「好時用力做,不好時輕鬆做」的道理,想要挑戰我的經驗談,歡迎在這時機,繼續使出吃奶力氣賣房子,反正,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一切總有累積的。
多頭時期進場的房仲,建議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過去順風順水,尤其在雙北以外,有低總價優勢,只要喊「房價只漲不跌」,阿貓阿狗,都能成交,買錯的消費者通常也不會後悔並回頭找房仲麻煩,反正再賣掉就好,而且還可以慢慢賣,愈晚賣,價愈高,賣不掉,加價賣。
這類房仲,通常在賺到錢的時候,很容易「高估自己」賺錢的能力(我也曾是這樣的人),因此可能不太會存錢,作業的上的「觀念」也多少有些偏差(我也有過大頭症),以為房仲就是這麼好賺,所以,往往是「優先陣亡」的一群。
量縮時,沒有積糧難過冬;開始反轉向下修正了,又不知道怎麼賣房?(不敢要求屋主降價、不敢堅持服務費、不知如何說服消費者買一間正在跌價的房子。)
空頭期進場的房仲,恭喜你!
只要撐過「萬事起頭難」階段,你將非常有可能從此一輩子都在做房仲,為什麼?我在11月14日,與「大家房屋永和永安捷運加盟店、林明賜店長聚餐」的po文有寫到,各位可以往前爬文看看。
我想補充的是,房價跌,將會出現「兩好處」與「兩健康現象」:
好處1→因為屋主會「求」房仲幫忙賣,所以這時的房仲服務費,其實很好要求。只要去打聽我待過的公司(美商ERA、東龍不動產、現在的聯勝),問問我的同事或前同事們就知道,服務費收足6%成交,於我而言,是正常發揮(所以別再說房價是服務費墊上去的啦!因為我服務費收足房價還是繼續跌啦!);
好處2→買得起房子的人變多了,交易「量」自然回升,而且,回升之前,當初那些,素質差、用賭博心態做房仲的,也早就淘汰掉了,因此,粥漸多、僧漸少,你的成交頻率會愈來愈高;
健康現象1→房地產類的報導,會從「置入性」假新聞、滿滿「炒房」訊息,逐漸回到「新聞」該有的本質,「知識性」為主的新聞,會逐漸出現。
健康現象2→不需再用「再不買就買不起」等話術來賣房,終於可以用「生活機能、結構安全、管理品質、景觀座向、格局採光」等「適合自住」、「真正站在客戶需求面」的銷售手法將回歸市場。
所以,讓我們一起期待房市下跌吧!
ETtoday房產雲→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855772
記者項瀚/綜合報導
留言
張貼留言
我是陳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