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20台視+華視+中視 財政部調整「豪宅稅」定義 北市單坪120萬元、新北總價4千萬入列、非直轄市單坪35萬元要課豪宅稅!?
【台視】
財政部打炒房再出新招,要把豪宅標準再度調整,除了原本的總價之外,要再加入「單價門檻」。以台北市為例,過去的豪宅定義,指的是房地總成交金額,包含車位在6000萬元以上,而現在只要單價每坪120萬元以上,就會被算作豪宅。特別是在去年有過豪宅交易的民眾,在今年5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就要特別注意,部分屋主的稅賦負擔,恐怕將是未調整前的10多倍。......↓
財政部打炒房!低總價高單價「小豪宅」入列
台北市各種豪宅林立,有越來越多坪數在30坪以下的小豪宅,站上單坪200萬元俱樂部。如今也被財政部盯上,除了豪宅獲利率,要從17%調高到20%。針對豪宅定義不只看總價,還要新增加入單價門檻。像是台北市只要總價在6000萬元以上,或單價每坪120萬元以上,就算是豪宅。
新北市則是總價4千萬元以上,單價每坪75萬元以上,還有4都加上新竹縣市,只要單價每坪來到50萬元以上,也都符合豪宅標準。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2016年以前較早期入手,目前是比較沒有實價登錄行情,未來交易的話,有可能會課上比較大幅度的稅賦」。
房仲陳泰源則指稱,「預計會影響到4000戶,一般民眾取得的房子也會很容易受到影響,大安信義中正松山,很多的中古屋都很容易中招。」
豪宅標準緊縮 專家:北市稅賦負擔恐增逾10倍
像是北巿一戶總價3600萬元的高價宅,若以總價來看,過去沒有達到豪宅標準,但如果單價站上120萬元以上,今年稅賦負擔,將可能是未調整前的17倍,也會讓屋主在繳稅時壓力山大。陳泰源更預估,今年稅負負擔將是調整前的10多倍。
而除了高價豪宅外,一般舊制房屋則會按照房屋評定現值,一定比率計算所得,但考量到部分地區交易熱絡,帶動當地房價上漲,像是有台積電加持的高雄市橋頭區、梓官區,新竹市3個行政區等,一共15個地區,都被調高5個百分點,繳稅負擔也會再加重。
【華視】
財政部昨(19)日宣布,調整對「豪宅」的定義。以台北市來說,過去成交的總價超過6000萬元,才會被視為「豪宅」;但現在把每坪單價也納入考量,每坪價格只要超過120萬元,就會被視為台北市的「豪宅」,必須被課徵「豪宅稅」。專家認為,財政部主要是鎖定投資客,避免他們透過高單價的小豪宅避稅,但一般民眾恐怕也會被波及,導致稅賦負擔,大幅增加。
歐式建築風格大理石牆面,外觀氣派大方環境清幽,這符合你對豪宅的印象嗎?現在財政部擴大定義「豪宅」,把每坪單價列入門檻,低總價但高單價也會被視為「豪宅」,同時將獲利率調高為20%,房市專家徐佳馨:「它最直接影響的對象,是這種持有十幾年以上,然後他們當初取得成本,不是那麼清楚的屋主。」
過去台北市的房屋,總價達到6000萬才算豪宅,現在只要每坪120萬元,就會被課豪宅稅,新北市的每坪單價門檻則是75萬元,桃園新竹台中台南和高雄,每坪50萬元就是豪宅,而其他縣市的豪宅定義,總價從2000萬調高到2200萬,或者每坪單價35萬。
房市專家徐佳馨:「最可能出現的狀況是,具有都更話題的老公寓,抑或是說市區內的學區宅,這類的產品在過去市場上面,是比較容易出現,所謂的低總高單這樣子的情況,那如果說是這幾年交易的房子的話,其實影響上面並不會非常地大。」
專家提醒,財政部這次調整並非全面打擊,而是針對2016年前就已經買進,但不清楚當時購買成本,如今又想賣掉的房子,並不是對過去已完成的交易重新課稅,不過之前特別買小坪數高單價的投資客,這次恐怕是完全跑不掉了。
房市專家陳泰源:「以在台北市來說,預計會影響到4000戶,那這4000戶當然不單單只是打到投資客,甚至很多一般民眾取得的房子,也都會很容易受到影響,預計最後會受到影響的民眾,你的稅賦的負擔,可能就會是調整前的十幾倍。」財政部最新出手,就看政策能有怎樣的效果。
【中視】
寬敞空間又擁有莊園這是一般人對豪宅的想像,財政部擴大對豪宅定義,把每坪單價列入門檻,低總價但高單價也會被視為豪宅,像台北市每坪120萬、新北市75萬、其他四都加上新竹縣市50萬、其它縣市每坪35萬以上就算是豪宅。並將獲利率從17%調高到20%。
最可能出現的狀況是具有都更話題的老公寓、市區內的學區宅,基本上若是非直轄市每坪賣到35萬以上都算是豪宅,驚呆一票人。
以基隆為例,近一年成交均單價逼近35萬(33.53萬),新屋更是以一坪41.9萬元成交。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更批評財政部豪宅新制宛如數字一刀切,製造貧富對立,行打炒房知名卻加重稅收、房價卻越打越高等五大缺失。
聯勝房屋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影響4000戶而且還是針對早期買房子的人,你在賣房子才會受到影響,主要的目的跟打炒房、打房價都無關,就是覺得你賺太多然後要多課你一點稅。
因為高單價房屋通常獲利率高,為了更趨近於實際所得,因此決定新增將每坪單價納入門檻,卻也讓專家認為這樣打炒房根本沒打到。
【財政部調整「豪宅稅」定義 北市單坪120萬元、新北總價4千萬入列、非直轄市單坪35萬元要課豪宅稅!?】
注意,這裡指的,不是,買房的貸款(以北市來說,高價宅/豪宅限貸的總價是7000萬元以上),而是,賣房的財產交易所得(以北市來說,總價超過6000萬或扣除車位之純房屋單價破120萬元),也就是說,「買房貸款的銀行」與「賣房繳稅的財政部」,兩邊的認定,不同。
還有「購入時點」作為分水嶺,
如果是2016年以後取得房子的,跟你,完全沒有關係。因為屆時賣房,適用的是新制,也就是房地合一稅2.0,而且有實價登錄可明確知道你的取得成本,跑不掉的。
反過來說,
若是在2016年以前購置的房地產,賣房採用的是舊制(房地比),同時,不知道當年的成本是多少(或因為取得太便宜,不想繳太多稅,所以假裝不知道成本者)?才與你有關。
根據統計,
預計4千戶受到影響,這對於每年買賣移轉棟數30萬戶上下的房市而言,等於,沒有影響。
只是,財政部,
過往,只有訂出總價標準,如今,多了單價標準,為何?
很明顯,這跟稅收有關,畢竟,近幾年,高總價豪宅下跌,賠售賣房都課不到有錢人的稅;而飆漲甚至狠漲好幾倍的,反而都是低總價小宅或有都更話題的老舊公寓,偏偏你又那麼早買,......也就是說,既不知道你當年買得有多便宜,持有那麼久又肯定賺很大,因此,不課你,課誰啊?
至於,
總價破6千萬、單價破120萬元就稱作「豪宅稅」,那只是民間隨口定義,而且只要稍微有接觸房地產的人都知道,在台北市,總價破7千萬元的房子,都還很鳥;不過,單價破120萬元的、稱呼為「小豪宅」的,我則不反對哦~
公式:
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當年買價(或假裝不知道成本),應以「賣房,成交價」按「出售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占「公告土地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總額」之比例(也就是俗稱房地比)計算「歸屬房屋之收入」,再以該收入之20%(原本是17%)計算出其出售房屋之「所得」額,再併入「年度綜合所得」來繳稅。
最後補充,各縣市標準:
台北市:含車位總價破6千萬元,或不含車位之房屋單價120萬元以上。
新北市:含車位總價破4千萬元,或不含車位之房屋單價75萬元以上。
桃園市、新竹縣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含車位房屋總價破3千萬元,或不含車位之房屋單價50萬元以上。
其它地區:含車位總價破2200萬元,或不含車位之房屋單坪價35萬元以上。
PS:我是房仲,不是地政士(代書),如果有講錯,請溫柔地指正我,謝謝。
#中華民國萬萬稅 #賣房 #財產交易所得稅
台視新聞→https://news.ttv.com.tw/news/11402200014000I
台視YT→https://youtu.be/R9H59MToNLQ
華視新聞→https://news.cts.com.tw/cts/politics/202502/202502202439834.html
華視YT→https://youtu.be/H4HJ803ALxk
中視YT→https://youtu.be/l2q2SrNNBeM
中天YT→https://youtu.be/42apOYgnZOk
記者-
台視-魏于恬、余苓瑀;責任編輯-黃靜宜
華視-黃傲天、周冠宇
中視-郭渝宣、楊捷、廖于杰、朱丁榮
留言
張貼留言
我是陳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