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火吞噬出租房 燒出弱勢困境居難安 租金補貼減輕房屋壓力?租屋族嘆:看得到吃不到

250209華視 惡火吞噬出租房 燒出弱勢困境居難安 租金補貼減輕房屋壓力?租屋族嘆:看得到吃不到

財政部推出《新青安》時,我是最先點出問題並砲轟的;後來有投資客利用《新青安》轉出租,也是我先講的(歡迎「房產版四叉貓」去查詢);而我這次,在此免費提供政府一個idea,如果哪天內政部真的這麼做了,記得,是我最早提出的哦~那就是……↓

與其,

推《「租」金補貼》,房東不願租客申報,申報了就不給租或調漲房租,而且補貼下去也會造成租金行情上漲形同飲鴆止渴。

不如,

推《「稅」金補貼》搭配《租客評鑑》制。也就是說,只要房東出租房子有報稅,因「租金收入」造成「稅金增加」的部分,由「內政部」幫你「補貼」給「國稅局」,讓你出租前與出租後所繳的稅金,增幅有限。

此外,只要承租的房客,1.給房東評鑑的分數夠高(家電壞掉房東都會及時修繕更換、租客給房東打滿分)、2.該租客承租長期穩定(續約多次,捨不得退租,房東盡量不漲租),內政部就再加碼補貼並公開表揚該房東。

也就是說,

從原本「由房客去申請還被房東抗拒」變成「房東主動想要幫房客申請」的「補貼項目更換(租金補貼變稅金補貼)」與「流程顛倒(租客去申請變房東去申請)」;我相信,阻力更小,效果更好。認同的,幫分享。

另外,該專題報導,記者很用心,採訪多位專家,分析角度既廣且深,不能看影片的,可以看下面我辛苦打的逐字稿;若覺得看文字很累的,那就點選留言區的新聞影音連結哦!

以下視新聞逐字稿……↓

熊熊烈火全面燃燒,台北市社子島這樣老舊的透天厝2024年10月7號凌晨發生火警,釀成1死6傷的悲劇。鄰居說,這間透天厝二、三樓隔了10間套雅房,每個月租金7千至1萬元,總共住了9名租客,大多是社工轉介的經濟弱勢,一把無情火燒毀了他們的安身之所,如今得另尋住處,但對弱勢族群來說,租房是件困難的事。

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

「他們大部分都是領補助款在生活,補助款額度增加也不高,所以在租房的選擇上變得非常少。就可能會遇到品質不好的房子,那這個租不好的環境就會讓你生活得很痛苦。好的房子、便宜的房子一定是被比較優勢的人先搶走、我們常看到的弱勢就是有時在經濟上或是外貌上或者是一些應對上面讓人先入為主,認為你的能力就是不好,我就不想租給你,所以就會有排擠效應。」

公寓住戶兼管理員吳先生:

「像老的、年齡太大、身體有狀況,人家房東嫌,萬一租給你、住不了多少時間萬一怎樣了,怕惹到這個麻煩。因為這邊便宜4千塊包水電,不會限制租客自由,喜歡幾點回來就幾點回來。1坪多一點吧!輕鬆的時候很輕鬆,哪裡壞掉就有時候要去修理一下,我們這邊都沒有冷氣,4千塊含水電你開冷氣那完蛋,靠電風扇而已。反正我一個人嘛,沒有要求那麼多,我只要求就是可以睡個覺、信件可以收到、又自由,我就不需要那個了。」

73歲的吳大哥是台北市西昌街這棟老舊公寓的住戶兼管理員,他的鄰居們幾乎都是中低收入戶、年過65歲的老人家。牆壁附著暗黃痕跡,線路如藤蔓般蔓延,散發歲月的味道,吳大哥就在這一邊生活一邊管理公寓,沿著狹小走廊走進其他住戶的家,一張床,一個破舊櫃子,加上一張老桌子,擠滿小小空間,天花板油漆剝落、電線沾黏厚厚灰塵,冬天還能靠棉被禦寒,但夏天就很辛苦。

除了沒冷氣、住戶也不能使用明火,因為二樓以上都是木造隔間,就怕發生意外。至於浴廁則是大家一起共用,外人眼中的陋室,卻是他們難得的避風港。為了有個棲身之地,放棄居住品質,冒著生命危險的弱勢民眾,一直存在於台灣的每個角落。翻開近年因火災造成死傷嚴重的出租套雅房,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房東隔間使用不防火材質,也沒有設計逃生動線,但其實政府都有規定。

國土管理屬建築管理組組長高文婷:

「只要是供公共使用性質的建築物,如果你要增加隔間,你就要申請室內裝修,甚麼叫做供公眾使用建築物呢,在我們的定義叫做6樓以上的集合住宅就算是整棟是供公眾使用建築物,5樓以下的住宅如果有增加浴室或廁所或增加兩個以上的居室隔間的話,那我們也會要求這樣的非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也要來申請室內裝修。而不在於這兩個範圍內的話,我們後來在民國107年又增加了一個把關的關卡,任何一戶的任何一個樓層你只要有6個以上的隔間,我們就把它提升標準,你的這個組別就從H2提升到H1,提升後的目的是建築技術規則裡面有關裝修材料它就要受到更嚴格的管理,必須是耐燃材料。這種內部的裝修行為,政府確實不容易察覺,要靠全民一起對於安全有這樣的危機意識。」

雖然法規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但房東偷偷隔間出租又該怎麼辦?不僅弱勢族群租不起安全的家,年年上漲的租金,也讓一般的無殼蝸牛們大喊吃不消。因此行政院內政部從2022年7月起,實施「300億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隔年推出2.0版本、放寬申請資格,租屋補貼看似可以減輕租屋族負擔,但對許多租客而言依舊是看得到吃不到。

曾小姐在台北市租了一間4坪小套房,月租金1萬元,身為社會新鮮人的她,薪水三分之一都拿來付租金,所以聽到有租屋補貼時她很開心,沒想到接連兩個房東都不願意讓她申請補貼。

聯勝房屋房仲經理陳俊諺:

「假如這個房東隔了5間,每1間租1.5萬(共7.5萬元),他可以減掉1.5萬的免稅額,每個月再扣43%的扣除額之後,一個月是3萬多塊(3萬4200元),1年就是41萬(0400元),也就是說房東1年還是會增加41萬的租金所得,這就會讓很多房東心生僥倖,還是覺得說不要申報。」

房仲陳泰源:

「房東主要是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因為在房租以外的、譬如說她本業的收入或其他收入已經很多了,她每一年要繳的綜合所得稅的級距可能就已經很高,譬如30%,那如果今天她報稅,租客去申請300億租金補貼的話,那就變成租金收入併到年度綜合所得稅進來,導致他每年要繳的所得稅更高。第二類族群是針對投資客,基本上就是買了之後房子期待增值就要把它賣掉獲利的,因為房地合一稅制,連續自住設籍滿6年不中斷後賣掉,你有獲利400萬免稅的部分。譬如說我獲利400萬,這個完全都是免稅的。所以對一些投資客房東來說,我出租為什麼要報稅?」

就算房東同意讓房客申請補貼,也有可能事後將成本轉嫁到租金上或是不再續約,崔媽媽基金會也觀察到租屋補貼的潛藏問題。

崔媽媽基金會宣廣組長蔡亞芳:

「政府會給予房東每月1.5萬元的免稅額,這個其實也成為了市場租金的所謂定錨效應,很多以前可能只租1萬元或8千元的雅套房,那因為房東有1.5萬元的免稅額以後,他就會因此調高他的租金,然後其實也有發生一個狀況是,因為政府它沒有人力去做實地的稽查,所以沒有辦法確保今天來申請的這份租約是不是真實存在租屋關係,所以確實市場上有發生就是沒有租屋可是他就去假冒了租約申請。因為現在租屋黑市的關係,多數房東沒有曝光的狀況底下,當房東事後發現這個問題的話,他其實跟房客之間就會有很大的衝突,那你可能因為一個人申請就會影響到其他房客承租的權益,這個很畸形可是沒有辦法這就是市場的常態。」

除此之外,基金會也有接到租客反映,國土署或地方政府因人力跟不上申請量而審核錯誤,將補貼發給不符合資格的民眾,事後才要求他們還回租補,另外,若是一戶隔成雅套房,房客們共用一個門牌所以只有一份補貼,誰去申請,也是問題。

雖然政府政策立意良善,但是以現實面來說,弱勢族群的租屋困境,常常是一把火燒出人命才被看見。如何讓人租得到又住得安全,考驗著政府的管理能力。

華視《新聞高峰會》原影→https://youtu.be/bmXSiJFP6YM

主播─陳雅琳;採訪撰稿─楊其翎;攝影剪輯─王君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