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至2月28日,最新,大直實價登錄

{更新至2月28日,最新,大直實價登錄}

以下為,超級完整研究資料下載連結......↓


google雲端硬碟→https://reurl.cc/74gemd

Dropbox雲端硬碟→https://reurl.cc/96jOaO


【看屋收費社區】

僅唯一小坪數社區《明水悅》成交1筆,而且還不是一般交易的特殊,其餘皆掛蛋。

【基河國宅二期】

九樓成交單坪87萬元,創社區史上新高單價紀錄,且平面圖看來非河景宅,誇張。

【無電梯老公寓】

四至五樓6字頭、三樓7至8字頭、一樓9字頭,價格亮眼。

【創新高】

敬業三路《基河國宅二期》九樓、基湖路《巴洛可一期》二樓、明水路《圓山大觀樓》十樓、北安路《麗麒》十一樓、《日安精品》五樓

【媒體焦點】

樂群二路《帝景水花園五期》八樓。

【值得關注】

25筆交易中,有高達19筆持有多年「實登史上首次賣」。顯然有不少屋主想在「有史以來最高點」獲利了結。

另外,過去實登有交易紀錄中,4筆賺,1筆賠。

以下為個人見解之細部分析......↓

【樂群二路】

帝景水花園五期:八樓,成交183.9萬元,價格上,沒有什麼新聞點,比較特殊的是,備註欄顯示:特殊交易情況、「條件」:毛胚屋。

然後,不曉得為什麼媒體一窩蜂看到這段文字敘述就理所當然導向「23年沒人住過」?這樣的解讀,只是三種情況之一,而且是發生機率最低的那種,......另外兩種情況反而機率較高、較合理,一種是,我自己就遇過,屋主換屋後賣舊房,不想讓過往生活種種的隱私軌跡曝光或基於裝潢老舊覺得賣相差,所以打掉成毛胚再委託仲介賣房。另一種可能是,現在裝修、清運費用很貴,何況是大坪數豪宅,精打細算的買家確實有可能出價斡旋時,附帶「以毛胚交屋」為但書,屋主若想賣給這組買家,那就只能答應「簽約後,開始進行拆除、還原成毛胚狀態」作業囉~

【基河國宅二期】

二樓:103年05月2635萬元入手,113年12月3150萬脫手,成交單價67萬。持有近十年獲利515萬,等於每年增值約50萬元,看起來普普,主因是103年是房市相對高點,不然照理說,獲利應該更可觀。

144號九樓:成交87萬元創史上新高單價紀錄,查看平面圖也非河景第一排,實在覺得買的人很敢追價,小弟佩服。

【敬業二路】

GOing大直二樓:總覺得這個社區,縱然遇上房市寒冬,只要有人拿出來賣,依舊會被秒殺,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格局規劃得宜、高坪效的社區。成交132.2萬元,值。

【無電梯老舊公寓】

大直街公寓三樓:其中一間成交76.6萬元已經覺得很高了,還有一間竟然賣84萬元(不曉得是否為大直街老舊公寓二樓以上產品的史上最高單價紀錄?),真的是瘋了。

崇實路公寓一樓:像這間,在正大馬路、面對國防部第一排,又是一樓,成交90.7萬元雖然頗高,但我就比較不意外。

崇實路公寓五樓:108年03月成交1600萬,113年11月成交2150萬元,持有約5年獲利550萬元,每年增值破百萬元,低總價,果然是近年的投資王道。

【明水路】

圓山大觀樓:十樓成交133萬元創社區歷史新高,滿讚嘆的,雖然我認為不值得,卻也不意外。不值得的原因是,入手時機是史上最高點,而且屋齡老舊;不意外的原因是,被隔壁剛蓋好的《最大直》建案的比價效應給拉抬起來的。

星勢力:六樓,成交108.8萬元,除非該戶有露臺,不然「憑什麼」?

【敬業一路】

太子美麗殿七樓:102年6月5858萬入手,113年11月5650萬脫手,賠售。主因為,該社區被定義為高級住宅/類豪宅,偏偏受限商業區違規住宅影響,加上前手進場時機是102年的「高總價產品歷史最高點」,所以......賠售不意外,但也沒賠很多,所以別太難過。

【植福路】

大直CBD四樓:109年08月6588萬入手,113年11月6968萬脫手,持有4年獲利380萬,年增約90萬元。從比價效應來看,這個價格,看似可以買,好像有便宜,畢竟最近周遭又有豪辦預售案開賣;但,接下來幾年,是商辦供給量暴增最可怕的時期,所以......至少豪辦入手價、天花板控制在百萬元以下,我覺得算相對安全啦!

【北安路】

冠德大直湛十六樓:高樓層賣154.1萬元,低樓層也多筆差不多是這個價錢,看就知道,ㄍㄧㄣ不上去了。

明水醴七樓:103年12月特殊交易1480萬元入手,113年11月4300萬脫手,持有10年賺2820萬元,等於年增幅282萬元,不曉得賣家有沒有後悔當年用「特殊交易」購買這間?因為賺太兇所以要繳很多稅?

日安精品五樓:有沒有同業知道且願意分享該社區的「公設車位」應該算/抓幾坪?我想還原比較真實的房屋單價。

巴洛可一期二樓:108年08月成交5250萬,113年11月成交6500萬,持有約5年獲利1250萬,等於每年增值250萬元。然後,過去10年來,易主4位屋主,......說實話,像這種,交易頻率過高的房子,縱使便宜、看似屋況佳,我也不太敢買,總覺得一定有什麼入住之後才會發現到的、令人後悔的那種屋況缺點,對吧?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地政雲;整理與分析-陳泰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