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老屋賭明天?大都更時代屋齡半百老屋成交筆數較十年前增八倍

250304TVBS 我拿老屋賭明天?大都更時代屋齡半百老屋成交筆數較十年前增八倍

北市房價居高不下,12個行政區的預售屋,每坪成交均價都上看百萬元,這讓許多有購屋需求的民眾,紛紛轉向考慮老屋。其中,根據內政部統計,屋齡超過半百的老屋,光是去年前三季的成交筆數,就達到一千六百多筆,占台北市總買賣筆數的13.07%!不過,退而求其次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押寶都更。......↓

記者vs.資深房仲陳泰源:「現在帶你介紹的這地方,是我們大同區的舊城區,那這個公寓它的屋齡已經超過50年以上,這邊它寫了防火巷對不對,可是起碼我們這邊它不是無尾巷。」

走進北市西區角落,窄巷裡的老公寓稱不上美輪美奐,但或許尚且宜居。

記者vs.資深房仲陳泰源:「公共空間其實是不能夠堆放異物的,只是因為這裡它也不是管委會,然後其實鄰居其實彼此說好就好了。」

免繳管理費零公設,三十坪大兩房一廳居住空間,對小家庭來說相當足夠,重點是價格。

資深房仲陳泰源:「礙於它的格局長方形的關係,採光通風的關係,所以確實一坪才開50幾萬,是低於周邊行情大概是七折價,要不是因為這一間的條件稍微差了一點,不然一般我們公寓其實是秒殺。」

北市老屋熱賣,就算要價一千多萬,近年依然有行有市。

攤開內政部統計數字,單看2024年前三季12338筆住宅買賣總數,有1613筆屋齡超過五十年,占比達13.07%,和十年前房市景況相比差距極其可觀。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買不起新房子,新房子貴很多啊,只好買老的房子,所以在安全考量上,在居住品質上考量上,在相對價格跟新屋的考量上,當然就是越來越成交量就比較多了。」

不過老屋出售前,再怎麼整理對屋況的改善都必然有限,動輒一百多萬的裝潢費也是一筆錢,顯然入手原因不盡然是自住。

資深房仲陳泰源:「其實像有一些年輕人,他可能會覺得說,只要屋況他看起來還可以接受,他也預留了一筆裝修的預算,其實大家也都有一點做那個都更夢,他會覺得說反正我就是住長期,那我就跟他賭,而且屋齡已經超過50幾年了,那它還能夠再撐多久。」

台北居大不易,眼看12個行政區的預售屋,每坪成交均價通通破百萬,不如想辦法搭上中央地方積極推動老屋重建的順風車。

雙北老屋改建協會榮譽理事長胡偉良:「台北市的市政府在不久之前,在去年4月3日之後發布一個所謂耐震力不足的容積獎勵,只要你的所處的區域,房價有130或者135萬以上,你有機會室內一坪換一坪加一個車位,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所以也無怪乎所有的民眾都蜂擁,來積極的來準備來做都更。」

值不值得購屋族拿房貸賭明天,學者無情點出現實面。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你要買那些房子,基本上是規模不要太大的社區,都是最好是裡面都自住的人,不要是裡面有租房子的,屋主很有錢啊,他租的那邊他不急著都更嘛,偷雞不著可能蝕把米啊,有人就是幾個釘子戶你就搞不成了,你以為三五年就可以都更,可是你這樣搞到十幾年,然後銀行貸款也不見得貸得好啊,到時候房子又租不出去,然後自己住得又不舒服。」

屋齡超過三十年,銀行放貸最多不過七成,如果再碰上近年節節高升的裝潢,價格超過購屋總價的兩成,絕對稱不上划算,何況當政府已經喊出「大都更時代」來臨,業者底氣也比以前充足。

雙北老屋改建協會榮譽理事長胡偉良:「而且這樣的一個氛圍呢,我們現在已經完全不需要去找社區,而是社區主動來找我們,現在建商幾乎都有很多的選擇權,所以住戶如果自己本身沒有這樣的認知,還認為自己的態勢很高,還認為自己還可以要分回很多的話,那麼建商就會離他們而去。」

最怕還沒等到以小博大,先犧牲了住的權益。

資深房仲陳泰源:「除了結構之外其實你管線也要注意,而且其實有的時候,譬如說我們買頂加那加蓋的部分,到底只是賣方口頭說這個頂加是我的,還是說它有沒有文件,那你買了之後搞不好你會跟樓下吵架,樓下的人要告你,可能都會有這些問題。」

棲所已經難尋,過程要保持理性睜大眼睛,更要量力而為,別為了翻身反而把自己困在死胡同。

【我拿老屋賭明天?大都更時代屋齡半百老屋成交筆數較十年前增八倍】

看到這樣的標題,可以推測,該名記者,年紀可能與我相當,否則不會拿《瀟灑走一回》的歌詞「我拿青春賭明天」來套用。哈哈

雖然,人類的身體(有機體)與建築物的結構(鋼筋混凝土),是完全不同性質,但總覺得,如果人生70才開始,縱使6字頭依舊不爽被稱作「老翁」;那麼,屋齡30年以上就叫「老屋」,是不是也言重了?而且……到底為什麼「老舊」就等於「危險」?那「古蹟」又如何維持至今?「不同意戶」憑什麼就要被貼上「貪婪釘子戶」?我們是否都被「商業媒體」給潛移默化而不自知?

回到新聞主題之記者給我的訪綱……↓

Q:北市老屋成交現況?筆數近年增長多少?

A: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住宅買賣總筆數達12338筆,其中屋齡逾50年房屋達1613筆、占比逾13%,相較十年前交易筆數僅228筆、比重僅1.1%來說,比重增逾10個百分點。

Q:成交熱,原因有哪些?

首先,老屋數量與日俱增,成交占比自然提高。

再來,房價居高不下,2024年第3季12個行政區預售屋每坪成交均價全數站上百萬元大關;相較之下,50年以上老屋每坪成交價僅約預售屋5至7折,「低單價、低總價、低公設」,讓部分購屋族轉向購買屋齡半百的房子。

最後,中央與地方政府積極推動老屋重建,台北市更喊出「大都更時代」並祭出「都更八箭」政策,可能使一些民眾產生「短期自住、長期投資都更夢」的心態。

Q:購屋者須注意之處?

第一、結構安全

耐震能力:921地震後的建築法規(1999年)以前蓋的房子,還是盡量注意。

梁柱結構:檢查是否有明顯裂縫、鋼筋外露、漏水或壁癌。另外,建議最好要做氯離子檢測,避免買到海砂屋。

地基與地板:地基是否有沉降、地板是否有傾斜。

第二、管線與設備

水管:老屋的水管可能是鐵管,容易鏽蝕、堵塞,建議更換成PVC或不鏽鋼管。

電線:是否可承載現代家電的用電需求(如是否有110V、220V插座),包括電線的製造日期也要注意,只要超過10年,建議都要更換。

排水系統:檢查浴室、廚房、陽台排水是否順暢,尤其是二樓,下大雨時,往往發生一樓倒灌、滿溢至二樓的情況。

第三、屋頂與防水

屋頂滲漏:檢查是否有水漬、壁癌、天花板塌陷等問題,尤其頂樓住戶更需注意。

陽台或外牆防水:老屋常因防水層老化而滲水,需確認是否要重新施作。

第四、房屋使用權與法規

違建問題:老屋可能有加蓋、陽台外推等違建,影響未來轉售或修繕時的合規性。還有購買時最好請賣方提供「約定專用」或「分管協議」等文件,以確保你有加蓋的「使用權」。

都市更新與都更計畫:了解該區域是否有都更或危老重建計畫。萬一你是要長住的,結果百萬裝潢費都砸了,才發現這裡都更的整合進度已經超過八成,再過不久就要拆屋都更,那不就糗了?

第五、裝修成本與貸款成數

裝潢預算:老屋通常需要較大範圍的裝修,如水電翻新、防水補強、耐震補強等,需評估成本是否可接受。說不定,裝修費加進來的總成本,跟購買新房子的價格差不多,那也未必划算。

貸款條件:部分銀行對於屋齡超過30年的房屋,可能在貸款成數的門檻較嚴或縮短貸款年限。所以購買前最好先請銀行評估。

以上,感謝ChatGPT的解答,當然,我可是有調整、修改及補充的哦~

TVBS新聞→https://news.tvbs.com.tw/life/2797646

TVBS原影→https://youtu.be/WLmegBoXrPs

記者 葉郁甫 / 攝影 羅士朋 報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