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12東森財經 全台房仲7.4萬人再創高 網疑「有那麼賺」?業內哭了:肯定倒一片
近年因房市大好,吸引許多人進入房仲業,期望快速致富。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10月全台不動產經紀業達9179家、經紀人及營業員共達7萬4475人,皆創下歷史新高,網友訝異比超商員工數還多,好奇「是有那麼賺嗎?」雖然一票人讚「早就賺到流油」,但業內人士直言「很窮的房仲一大堆」,尤其這波央行打炒房下,農曆年前部分店頭會陸續歇業,明年2~3月肯定出現房仲倒閉潮。......↓
房仲店及人數再創新高!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10月執業中的不動產經紀業數高達9179家新高,扣除代銷業的927家,房仲店數仍高達8252間;受雇的不動產經紀人達1萬1586人、營業員也有6萬2889萬人,同樣也創歷史新高,總共全國共有7萬4475名房仲。
有PTT鄉民對大量的房仲人員表示讚嘆,「房仲有快8萬人,是有這麼賺嗎?」好奇仲介費不是通常才抽2%而已,感覺普普,竟然人數比小7跟全家加起來的員工數還多。
底下一票網友也呼應,「賣一間賺一百多萬,超好賺的。大家早就跟著進去賺了」、「真的好賺,剛出社會就賺200(萬)以上」、「成交一間可以休息一整年,很爽」、「成交一間賺6%,一年2間就打趴上班族了」、「很多都賺飽退休了」、「時機財」、「房仲很吃景氣,這幾年狂漲,賺爛的一堆」、「早賺爛,A件自己吃,早一堆被動收入了」、「早就賺到流油,盆滿缽滿,現在都是做身體健康而已」、「當房仲沒什麼風險不用怕賣到賠錢,開房仲店的道理也一樣,所以能開到比7-11還多」。
「很窮的仲介一大堆!」聯勝房屋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對網友的說法搖頭,
確實近幾年因為房市熱房價飆漲,出現許多房仲從業人員,儘管內政部規定佣金最高抽6%,但通常客戶不會全給足,再加上若是與同事一起成交也需要拆分,再與公司分帳後,通常一千萬總價的成交物件, 抽60萬元佣金最後差不多只拿到10萬元。
「又不是每個人都是Top sales!也不會每月都有成交冒泡」,陳泰源接著說,基本上賺很多的超級業務員大約佔比2~3成,等於剩下的7~8成房仲其實收入沒想像中高,而且儘管房仲數據創新高,但實際上有不少是兼職、斜槓、二度就業等「非常態性」房仲,「他們只是有考到證照,0底薪,成交件數本來就不多」。
尤其今年下旬先有銀行滿水位限貸,又有央行9月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房仲馬上就遇到成交量急凍的市況,陳泰源指出,「現在很多房仲每天進公司都不知道要幹嘛,call客戶也不來、不出價」,並觀察到受政策壓抑下,有錢置產族就算還會買房,也紛紛降低預算,「所有的購屋族通通都被打到了,總價超過1200萬元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寒冬,乏人問津了」。
陳泰源強調,房仲個人倒是還好,所謂「開張吃3年,3年不開張」,只要這些年賺的錢「存有糧草」還能撐過這波房市寒冬,反而是經營房仲店的店長、店東,沒有收入還要承擔店租、店面水電支出、秘書人事費用等成本壓力,估計比較「識相懂斷尾求生」的會在農曆年前關閉店頭,陸續出現房仲店倒閉,即使撐過明年,大約2~3月的農曆年後,「肯定會再倒一波」。
至於何時能止損,陳泰源認為,由於打房政策只讓首購族存活,但這波新青安讓不該買、買不起的首購族也都跳進來了,「市場幾乎已經抓不到首購族了」,判斷房仲市場要好轉,得要屋主認清現實、願意降價,才有成交機會。
【全台房仲7.4萬人再創高 網疑「有那麼賺」?業內哭了:肯定倒一片】
各行各業、宇宙運行,皆離不開「八二法則」。每一間店頭,主要業績來源,都來自少數、對「生意經」有開竅、懂得「做業務」的房仲;剩餘七成的同業們,半年能成交一間買賣案就很不錯了!當然這裡指的是「台北經驗」。(相信我,一年都沒成交、吃自己的房仲,大有人在)
我已從業14年多,歷經4個店頭(現在待在第5間),我的心得是,房仲業是「時機財產業」,好的時候,事半功倍,不好的時候,事倍功半;換言之,眼下這時機,千萬不要逆勢而為,而要懂得以變應變,以免白費力氣。
所以,
我很慶幸,自己在好的時候,不會亂花錢,持續維持「低度消費」的「習慣」,並有「未雨綢繆」的「觀念」。(這在我的第二號作品的理財書籍《省出一棟房》有分享)
比如說,
我在8月底成交的獎金,最近終於入帳了,於是,我嚴守「扣掉該存的,剩餘的才可花」的紀律。所以,我把一年份的生活預備金、一年份的房貸、一年份的房租,統統存好存滿,心裡才覺得有安全感。接下來,才可以在未來這一年裡,無壓力寫書、輕鬆做業務(不要逆勢而為)、專心面對黑心建商與無良公關的司法追殺。
拉回正題,
試問,
購買「人生第一間房」的總價,通常落在多少?是不是縱然有父母親幫忙出頭期款,1500萬元也已是多數者的極限?(少數例外別跟我扯)
想想,
新青安是不是讓該上車的,都上車了?尤其「房貸負擔率」台北破7成、全國破4成5的如今,是不是「不該上車的,也都上車了」?
再想想,
會買總價破2000萬元房子的人,是不是通常不太可能是首購族?如今央行第7波選擇信性用管制,使得所有要買第二間房以上的族群,貸款成數全被限制至多五成,可說無一倖免。
最後思考,
是不是低總價的買方沒了?是不是中價位以上的買家也因財務槓桿受限而不買了?是不是房市交易量一個月比一個月還要慘淡?
所以說,房仲真的沒有外人說的那麼好賺啦!(酸民真奇怪,不然你來做做看啊?)
PS:這篇不全然是房地產文章,也算是理財文;而且我寫的是報導裡沒提到的補充,這樣你才會覺得有點選留言區連結看新聞的必要,尤其是數據資料。
新聞網址→https://fnc.ebc.net.tw/FncNews/Content/179571
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
留言
張貼留言
我是陳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