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05建商VS.地主攻防戰:都更暴利下的「隱藏成本」曝!從「黑心建商」學到的10大教訓
首次以「地主」的立場,和「建商」朱哥(朱學銘)同框拍片,如同該部YT影片下方留言的網友們說的,我自己也覺得這樣的組合,很新鮮。
坦白說,製作單位邀約時,我心裡小有掙扎,因為不習慣在節目裡,跟立場不同的人針鋒相對,比較習慣炮口一致對外,或可以侃侃而談的專訪;憑良心說,多少怕怕辯不過而面紅耳赤覺得很丟臉,就算吵贏也不禮貌,尤其對方還是長輩。
但經過觀察,發現朱哥過往的言論,跟傳統那些坑、蒙、拐、騙的建商截然不同;他不僅言之有物又「真的」專業,且不吝分享業界不願公開的「秘辛」,是少數的「良心建商」。所以,我很高興答應邀約。
除了和朱哥同框覺得榮幸,也感謝他發自內心認同,我們家遇到的那位,確實是「黑心建商」。
【都更致富神話的真相:建商只愛「打掉重蓋」的背後原因】
「都市更新」的定義,其實包括「拉皮、結構補強」,但我們卻幾乎都聚焦在變新、變高、樓地板增加、變貴、變有錢的「打掉重蓋」。
因為對建商來說,打掉重蓋的獲利,遠大於拉皮、結構補強;好比有些不肖抓漏師傅,明明只要用矽利康把洞補起來就能止漏,卻因為掌握資訊落差,謊稱整面牆必須打掉重鋪磁磚才行。
【都更熱潮全是「恐懼行銷」?別再說都更是為安全!地震只是建商的「利多工具」?】
記得,老不等於危。
如果房子好好的,都更真的未必好,新房子因為偷工減料而漏水甚至傾斜的案例,不是沒有。
在台灣,除了因為地震頻繁、老屋多。由於北市是全國房價最貴都市,在建商的眼裡,就是利潤最多、開發效益最高的區域,當然要「販賣恐懼」。唯有如此,地主們才會比較有意願參與都更改建,也讓建商有錢賺。
以下是google可得的資訊……↓
地震:台灣平均每天會發生約5到8次有感地震,每年約發生2000至3000次有感地震。所謂的有感,包括非常輕微的1級和地點較偏或較深層的地震,所以體感上不覺得如此頻繁。
老屋:目前最新的統計數據是2025年第一季,屋齡50年以上的住宅,已超過101萬戶。屋齡40年至50年的住宅數量高達223.19萬宅,佔全國比重約23.83%,將近四分之一。綜合來看,全台灣屋齡超過40年的房子總數,粗估已經超過300萬戶。這代表全國每四戶中,就有一戶的屋齡接近半百。
台北市的老屋問題較重:台北市住宅的平均屋齡約38.18年,是六都中最高的。台北市逾72%的住宅屋齡在30年以上。其中,屋齡40年以上的住宅占比更是高達53.76%;換句話說,台北市每2戶住宅就有至少1戶屋齡超過40年。
【都更、危老、整建維護差在哪?你的老房子適合哪種都更?】
都更:原則上,基地面積得超過1000平方公尺,多數決、80%同意起跳,獎勵容積較多。
危老:無面積限制,只要技術上能施工,基地多小都可以,前提是要100%同意。
不過,危老的「時程獎勵」已於今年5月12日正式歸零,「早鳥優惠」已經沒了。但還是有其他獎勵可以申請,像是→基地退縮、耐震設計、智慧建築標章、綠建築標章、無障礙環境……等等。
整建維護:原舊建物進行內外部更新,結構補強、外牆拉皮、增設電梯、水管電線更新、環境美化、無障礙設計等等。
【都更不是為你,而是為了它!揭開建商眼裡的五大獲利公式】
對建商來說,都更到底是不是門好生意,取決於:
a.該區域的房價夠不夠高?(因為營建成本差不多,房價高,利潤空間就大)
b.土地的法定容積率夠不夠高?(改建能產生的樓地板面積/建物坪數的「起跑點」,原則上,商業區優於住宅區)
c.有多少位無知地主可以騙?(年紀大、不懂的、懶惰的地主,越多越好)
d.整合的時間成本?(如果是危樓或檢測出輻射或海砂,不僅意願較高,政府也會強迫)
e.營建成本高低,也就是,是否有意「偷工減料」?(近年缺工料,一堆新房子都在漏水,比那些「老但不危」的房子還爛)
【「都更」就是「暴利」?拆解建商不說的獲利公式】
以建商的角度:
均單價100萬元的建案,100坪裡面,建商可分35坪,就是市值3500萬元,扣掉單坪營建成本25萬元=875萬元,等於:
a.建商的利潤仍有2625萬元;此外,
b.完全不用負擔購地成本,因為合建就是地主出土地。而且,
c.建照下來後,縱使還沒開工,就能先賣預售屋吸金、拿承購戶的錢來蓋房子,等於只付出前期的整合時間與精力,和設計規劃之委託建築師的費用,實際從建商口袋掏出的錢,並不多。
以地主的角度:
關鍵在夠不夠專業?如果不專業,都更對建商而言,就是暴利!如果地主專業,建商就是賺合理約20%區間的利潤,此外……↓
a.權狀坪分配雖然增加,但扣掉三分之一公設,實際室內使用坪數可能少了,尤其對於擁有加蓋使用權的頂樓戶而言,失去的居住空間更多。
b.舊翻新,房價雖然跟著增值,但店面住戶卻享受不到,因為店面的價值估算,跟人潮有關,與屋齡新舊無關。而且對一樓戶、尤其是店面而言,基地退縮,空間變小,新房子通常還受限於管委會的約制,可能無法出租給餐飲業,導致「百年老店」因都更而消失的悲劇,可謂最吃虧。
更別說相較老屋,新房子每年的持有成本加重,不僅多了管理費,房屋稅也爆貴。
c.同時還要被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管委會的規約所約束。「地主戶」可能還要被「花錢購入的消費者」歧視。還得承擔
d.營造期間的爛尾樓風險、
e.萬一偷工減料,反而比原本的舊房子還糟糕。話說,內政部在今年2月6日推動「老宅延壽政策計畫」,怎麼都沒有媒體關注呢?
【5年是基本,10年也不意外!揭開都更時程兩種「加速器」!】
1.真的不一定,但通常5年起跳甚至超過10年。
2.快的也有,像是《聖得福建設》在大直,花3個月就簽下100%同意,老屋翻身成31層摩天大樓,主因是「海砂屋」,除了有相關規定讓政府有強制力,住戶多半也都想都更。
3.其實只要「販售恐懼」就會快,像是《基泰大直》周圍的地主、非損鄰戶,因為《基泰大直》施工弄倒住戶房子的緣故,導致周圍參與公辦都更的效率,不過才花兩年左右的時間,就已整合超過90%同意,目前已在公開招標中。
【建商賺翻,你卻分不到?「權利變換」的利潤黑洞!建商不說的「暴利公式」曝】
1.要看地主裡是否有具備建商專業,如果地主不懂,對建商來說就是暴利。
2.以大直某都更改建案來說,當初地主選擇「權利變換」,三位估價師估算取其高值也不過才單坪100萬元左右,結果建商開賣預售時卻賣到150至160萬元區間,等於原本估100萬元的前提下,扣除變化不大的營建成本,讓建商賺它應該賺的之外,由於地主已經被「權變」機制給綁住,等於後來建商賣多出來的單坪50至60萬元房價利潤,統統全歸建商所有。
3.所以,「權變」只是保底的選項之一,契約裡一定要搭配「比例分」並「擇優」才不會吃虧。畢竟「權變」最終結果如何是個謎?還有可以被操作的空間,而且無法精準預估更新後的「那一年、當年的」房價到底是多少?直到建商開賣預售屋的價格高或低時,才會知道自己是否被騙。
至於「比例分」就是不是談「價值分」,而是談「坪數分」,比較能具體計算,較透明、公平。
【自住兼都更怎麼挑?房產專家不說的四大黃金法則!】
1.黃金地段:對建商而言,利潤較多,開發誘因大。
2.撇除大馬路第一排,因為黃金店面通常是不同意戶,不曉得會等多久;靜巷也要路夠寬,建議至少8米以上。
3.土地使用分區,盡量選擇法定/基準容積高的:不僅贏在起跑點,再加上獎勵容積,日後分回的坪數較多。(通常商業區大於住宅區)
4.戶數越少越好:同樣一塊基地,假設一層一戶,樓高三樓就是除以三,樓高四樓就是除以四,攸關土地持分多寡及整合速度。因此,總戶數,愈少愈好,最好透天厝!
【都更十大合約雷區,你踩到哪一個?】
契約陷阱:
1.以建商出資的「合建」之名,行地主土地被融資的「委建」之實;這類建商通常資本額億元不到,往往未必有心整合,可能融資完、錢花光了就落跑,留下無家可歸還負債的地主。
2.只有「固定坪數分回」及「權利變換」這兩個選項,少了「比例分回」及「擇優條款」:讓建商可以獨吞多出來的獎勵、把「共同負擔比」的建商支出拉高、地主貢獻降低。
3.由下往上,水平分:使地主貢獻之高樓層的土地效益全被吃掉。應該改採「立體垂直」來「分屋」再「換屋」,或以「全棟住宅均單價」換算「權值」來「選屋」。
4.房地互易稅:土地增值稅,賣方地主繳;建物營業稅,賣方建商繳。簡單講,誰賣誰繳稅。
5.平面車位:記得要寫「坡道平面」車位,不然有些建商先騙再說、先斬後奏,最後規劃出「升降平面的機械車位」然後跟你說「那也是平面的一種」恐造成無法求償。
6.代刻印章授權書:把「一切相關」、「包括但不限於」這種關鍵字刪除,以免被用印無極限!尤其要分店面的地主,一定不能授權代用印建造執照。
7.合約有效期限:要註明,以免成為萬年合約。
8.選好屋之後再信託:若先信託,卻還沒選屋,反悔也來不及,只能一邊訴訟,一邊進行都更改建。
9.確定建造執照核發下來後,才可搬家讓其拆屋:以免搬家了、房子被拆了,結果建造執照被卡住,申請不下來,房子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蓋好。
10.要約定:如果地主與建商有糾紛,在訴訟解決以前,建商不得免費使用爭議屋。
以上,有很多部分,都是我從「黑心建商《大家地產》卓家雄」那邊學到的,感謝他擔任我們的逆增上緣。
【媒體說的都是假的?專家教你兩招,揪出藏在好新聞背後的黑心建商!】
資本額:至少要是「該建案總銷金額的三成」。
就跟我們現在買房,銀行通常頂多願意借貸七成,也就是得至少準備三成以上自備款才能買房的道理一樣。否則,小心真的有可能會變爛尾。
背景:
除非像是《基泰建設》那種鬧上社會新聞版面、重大工安意外的那種;不然,在這個「媒體不打建商、建商是媒體的大金主」的環境下,多數的負面新聞,建商都可以洗掉、下架,「正面的假新聞」也能動用關係或資源上架(成名整合行銷鍾依恬就是經典一例)。
所以,不要只從網路上搜尋,最好實地去找「與之合作過的地主」,親自詢問口碑如何,最保險。
以上內容,
是錄影前,製作單位給我的訪綱之我的回答。你也知道,事前準備的功課,跟後來在現場錄影前re過再講的內容,肯定不一樣,所以由衷建議,留言區的YT影片連結,同樣都要點來看哦~
#都市更新 #契約陷阱 #黑心建商
EP.59 ft.陳泰源、朱學銘
【下班去你家】中古屋價再翻一倍!?年輕人翻身難! 朱哥嗆:地主真的超貪!→https://youtu.be/UW59D1zN9qo
留言
張貼留言
我是陳泰源!